平心而論,我最初對陶淵明老先生一直保持半無感半討厭的態(tài)度。
一開始,他像是一個紙片人,活在初中教材《桃花源記》的作者介紹中,活在自著的《五柳先生傳》中,偶爾也在《詠荊軻》和《歸園田居》中刷下存在感。他的生平經(jīng)歷性格特征被老師們狠狠咀嚼過,也被學(xué)生們狠狠吐槽過。“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是他率真的體現(xiàn),“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他孤高的品格,“性本愛丘山” 是他淡泊名利、熱愛自然的代言。幾乎所有的史實和名人評價都是正面的,可對于同他志趣相反的人來說,他的行為不免顯得有些奇奇怪怪。他為什么要選擇放棄自己的仕途過貧苦的農(nóng)家生活呢?
比起陶老先生,現(xiàn)代人不僅現(xiàn)實而且冷酷。畢業(yè)后工作要高薪的,相親結(jié)婚要有房有車的,投靠公司要有實力有背景的。為了更大的權(quán)力,滿足更大的物欲,不少人都會選擇從政當(dāng)官。其實從古至今,哪里的官場都有不清白的。興許陶淵明是處女座吧,一句“不堪吏職,少日自解而歸”表明陶老實在忍不了種種黑暗,就辭官了,不做了。如果我是他,我定不會選擇這樣做的,何其不明智不現(xiàn)實!想象一下他此后的處境,饑寒交迫,家徒四壁,慘淡異常,哪有繼續(xù)做官過得滋潤呢?是偏執(zhí)?是懦弱?亦或是他自述的“性本愛丘山”?
他是懦弱的吧?官場再黑暗也可以獨善其身嘛。他可以選擇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做名清官不理污穢,也可以選擇學(xué)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舍生取義將反腐進(jìn)行到底??伤諟Y明兩者都摒棄了,棄官還鄉(xiāng)不說還“不帶走一片云彩”。這不有點像一個膽小怕事的人遇見困難就落荒而逃了嗎?
可是,若真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又哪能做到他那個份上去呢?無論是“飛來”的大火,還是貧困的煎熬,無論是饑餓的折磨還是兒女的拖累,都沒能讓他放棄“丘山”,甚至貧病交加他都毫不猶豫地對官場中人饋贈的粱肉說“不”!這一切都在昭示著他的勇敢和堅韌啊!
這讓我不禁想到了一首歌——《勇敢的心》:“這不是一種幻想,也不是一種癡狂,這就是我堅信的,燦爛生命的摸樣”,“ 在布滿力量的大地帶著痛狂奔,憑著一顆永不哭泣勇敢的心”。人各有志,也許“退隱守拙”就是陶淵明心之所向,不管外人看法如何,不管未來是否坎坷,他都毅然決然地去做了。視仕宦之途為“樊籠”,拋棄“塵雜”,返歸自然,如今誰還有這樣一顆“勇敢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