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高三作文 >

傾聽內心的聲音_議論性散文900字

清代張潮“幽夢影”中有言“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此生耳”萬物皆有其聲,而我們內心的聲音尤其激蕩悅耳,遠離城市的嘈雜。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斟一壺清茶,靜坐池邊,天邊云卷云舒,幾只野鴨掠過水面,此刻,心音浮現(xiàn)。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南山,小路,蜿蜒。

東籬,陽光,灑滿。

一個身影,白須,白袍,白色的衣角隨風輕飄,折下一盞金菊,抬頭仰望遠處的夕陽。推開屏風,手指輕撫過他自己刻上的卷草紋,不著籠冠,只戴諸葛巾,拭去額頭的汗珠,揮罷衣袖。吟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遠離官場沉浮,歸隱桃園,他就是陶淵明。

他,誤落塵網(wǎng)三十年,面對千金五斗米的誘惑,他不回頭;面對宮室妻美的誘惑,他不回頭;面對世態(tài)炎涼,他更不回頭!他沒有被世俗的聒噪之聲吸引,他聽到的是大自然的召喚,傾聽內心的聲音,他歸隱桃園無怨無悔。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遠山,陰云,海潮。

樟蓑,花翎,蟒袍。

不畏大不列顛的人的威脅,無視洋商的賄賂,湖廣總督林則徐在花都收繳了成千上萬箱啃噬國人軀體,吞噬中華兒女靈魂的鴉片。腳踏虎門那泥淖的沙灘遠眺海面,但見紛揚滾燙的石頭與烏黑粘稠的鴉片交融一體,化為殘渣浸沒在絮沫之中,他欣慰地笑了,眼神堅定。

虎門銷煙,他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華兒女的不屈,向千里之外的國君傳遞了他傾畢生之力以報效國家的忠誠,他以一生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人生志向!在他的耳畔,全然不是十三行煙館里的靡靡之音,更不是洋商抬著轎子送給他一擔擔黃金的甸甸之響。他聽到的是吸食鴉片的軍人拖著長戈蹣跚前行的萎靡,是妻離子散的貧民的悲痛之聲!

傾聽內心的聲音,他錚錚鐵骨青史留名。

世事浮沉,傾聽心聲,何其迫切,傾聽內心的聲音,遵從內心的選擇,才能無悔于短暫的人生。這并非叫人遵從內心的雜念,亦非教人盲目地隨大流而是真正的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獨具個性的心聲。

如今,在這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外界的人或物可能會使我們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此時,我們更需要靜下心來,摒棄雜念,與本真自我交談,在為全人類幸福生活著想的前提下,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遵從內心的抉擇,并堅定自己腳下之路,無怨無悔地為之奮斗,人生定會有別樣的精彩!

作者:陳宣格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