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學著適應,在若干年后一回憶起來就會會心微笑的歲月,這段草木生香的時光。
越長大越孤單。沒錯的,周圍的一切都會變化,或快或慢,或明或暗,或喜或悲。越來越有孤膽英雄的錯覺出現。當你一個人的聲音空空蕩蕩鮮有人附和的時候,難免有莫名的失落和悵然。那就老規(guī)矩,頹唐幾分鐘,然后恢復正常,對著鏡子里與本人截然不同的自己,揚起嘴角來露出八顆牙齒。
只身坐進一群陌生人里面,連空氣中浮動的塵埃都互不相識。家長們陸續(xù)離開進入,送傘,又離開,回眸,轉身,最后終于離開。哪個學生身上沒有幾份沉甸甸的不舍和希望呢?
住校的學生人數相較于初中明顯增加,宿舍的布局設計略有不同。更多同學離開了父母,在此求學,開始了別樣的高中生活。我們宿舍的同學初中都有住校的經歷,三年的歲月流轉下,自立性已然增強。所以,三個晚上都很平靜安然的度過。聽聞,友M宿舍共5人,除了M外其余均為初次離家,翌日清晨那4人噙淚相互訴苦……啊呀,幾年前,我也是這樣啊。那時候年齡更小,小學剛剛畢業(yè)的孩子,真是感覺離不開父母。一個宿舍的姐妹中有人提起了親人,然后七八個人止不住眼淚的決堤……多么相似!還好我早已度過那個時期。現在想想,也是挺理解那個宿舍的同學們的。
班里有不少初中同校的同學,也讓陌生的環(huán)境有了些許親切的痕跡。一時間反應不過來,忘記了三年前是怎樣和另一群陌生人變得熟絡起來成為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的了。但是看到身邊這些同齡人充滿蓬勃的朝氣和渾然天成的學霸氣場,有一種想盡快融入集體的欲望。不久之后,我想我也會和這些人也會同樣熟悉彼此,看到某個字跡脫口而出“這是xxx卷子!”,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拿著作業(yè)大聲念著某個同學的名字手忙腳亂踮腳張望作業(yè)的主人,并且盡力記住眼前的面孔以便和姓名互相匹配。
席慕容的《非別離》中寫道:
“不再相見,并不一定等于分離
不再通音訊也
并不一定等于忘記
只為你的悲哀已揉進我的
如月色揉進山中而每逢
夜涼如水就會觸及我舊日疼痛。”
初讀時并沒有什么感觸,但在開學后的這個夜晚,看著偌大的校園和宿舍樓一盞盞漸次亮起的燈,忽的就想起了這句詩。我并不把這理解為單純的情詩,親情友情亦如是。之于我,更多的是對朋友的思念,暖暖的思念。
“思念”這種感情吧,太濃了會傷身,輕輕薄薄才最好。剛好給生活添幾絲韻味。往事琳瑯,裁剪出一身華裳,但錦服未必合身,倒不如將它封存在記憶里,在下一個夜涼如水時倚靠在溫潤的曾經,吸收更多邁向明天的正能量。
如果六月是離愁別緒,那么九月就是煥然一新。
不久前的畢業(yè)季讓我們看到了高中畢業(yè)生的真摯情感和深厚友誼,而我們即將在他們上過課的教室里相遇。感謝時光給我們的饋贈,今日相遇,明朝相惜。
現在的青蔥歲月總是電影小說里人們大肆宣揚的最美好最值得紀念和祭奠的溫存。
“人生若只如初見”是不是也算一種模糊的美好呢?幸運的是,我們剛好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