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細(xì)雨如織,夜晚,蛙鳴一片……
學(xué)校圍墻以東,曠野莽蒼,此起彼伏的蛙鳴如在枕邊,不歇的蛙聲竟聒噪出一段童年的往事——
小的時候,離我家不遠(yuǎn)的地方有一個方圓大概有幾百平米的水塘,因為是三角形的,我們都稱它三角汪,周圍長滿了一種稱之為棉槐條的灌木,那里面生活著不少的青蛙,每到放暑假的時候,常常和小伙伴一起去那里釣青蛙回家喂雞。
釣青蛙不像釣魚,釣魚要靜,釣青蛙要動。釣青蛙的餌料也不是用蚯蚓,要用黃色的絲瓜花或者方瓜花。釣青蛙也不需要釣鉤,只用釣竿拴上一根細(xì)繩就可以了。然后在繩子的一頭拴上絲瓜花或者方瓜花,就可以把細(xì)繩甩到灌木叢中開始釣青蛙了。
釣的時候要不停的輕輕上下抖動釣竿,(小的時候不知道為什么要抖動,只是知道那樣能夠讓青蛙快速上鉤,現(xiàn)在才明白,青蛙的視覺是對運動著的物體才比較敏感的,它把抖動的絲瓜花當(dāng)成昆蟲了,呵呵,真是生活處處有學(xué)問。)當(dāng)覺得釣竿突然發(fā)沉的時候,要快速的向后甩動釣竿,隨著釣竿的甩動,釣繩也甩過頭頂,快速的向后飛去,這時就會聽到身后傳來“噗”的一聲悶響,那貪嘴的青蛙已被摔暈,仰面向天,四肢抽搐,抖個不停,這時上去抓它簡直就是探囊取物了。
釣魚的動作要領(lǐng),突出了一個“熬”字,在魚上鉤以后,要“以靜制動”,通過放線收線,慢慢的把魚兒“玩累了”“熬倒了”,才能讓它服服帖帖的出水。而釣青蛙的動作要領(lǐng),突出了一個“甩”字,要“以動制動”,講究的是眼疾手快,一擊而中。像高手過招,釣魚用的是武當(dāng)掌門張三豐的太極推手,是后發(fā)制“魚”;釣蛙用的是雪山飛狐胡斐的必殺絕技,是先發(fā)制“蛙”。
在我的家鄉(xiāng),釣蛙之“甩”,可謂婦孺皆知,且形成了一歇后語:家后面釣蛙——“甩”到家了。“甩”是我們這里的方言,含義比較特別。說某人“甩”,就是指這個人不務(wù)正業(yè)、游手好閑,有點流流氓氓得意思。因此,老人家教訓(xùn)青年人的時候往往會說:別整天砸蛤蟆,釣蛙子,不干正事!
轉(zhuǎn)眼幾十年過去了,三角汪早已不復(fù)存在。釣蛙生涯雖然瀟灑,但總是不務(wù)正業(yè),且不夠環(huán)保。把它折疊起來吧,放到記憶的溝回中,每每想起,倒覺得不是“甩”,而是“帥”,是家后面釣蛙子——“帥”到家了!
室外,蛙聲依舊,陋室,思緒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