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的珍稀動物》有感_科學故事讀后感1500字篇一
最近我讀了《中國的珍稀動物》這本書,了解了珍稀動物的形態(tài)、習性和生存現(xiàn)狀,以及一些珍稀動物走向滅絕的原因。
我國有著遼闊的土地和領海,氣候條件錯綜復雜,自然環(huán)件多種多樣,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生息繁衍良好的條件。
據(jù)統(tǒng)計,我國的野生動物達到十萬多種,其中脊椎動物為4400多種,包括450多種獸類,1200多種鳥類,520多種爬行類,210多種兩棲和2000多種魚類,都是我國保護的珍稀動物。
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哺乳動物是其中的一種——豹,喜歡它那美麗的花紋,那敏捷的動作。豹分幾種
,例如:云豹、雪豹、豹、斑海豹......
云豹它的身長為95~106厘米,體重為14~16千克,它屬于云豹類,她分布在我國甘肅南部和陜西秦嶺地區(qū),它棲息于熱帶、亞熱帶的茂密叢林中。它們清晨和黃昏時活動頻繁,它們性情兇猛它們大多數(shù)捕食猴類、鳥類、松鼠、黃麂、黒麂、斑羚,蘇門羚等為食。
雪豹,身長為100~150厘米,體重35~50千克,屬于豹屬等,它們分布在四川、新疆、青海等地區(qū),它們棲身于高山裸巖,高山灌叢等地帶。它們夜里行走、獨棲,它們的性情兇猛,而且行動非常敏捷機警,善于跳躍。它們的捕食者都是盤羊、藏羚、野兔、土撥鼠等為食。
他們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捕獵的技巧,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大自然中生存,繁衍自己的后代等。
豹的形體高大,線條優(yōu)美,性猛力強,動作敏捷,是威嚴和力量的象征。豹的頭小、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黃色,基部也是黃色并且有稀疏的小黑點。
100萬年的進化過程,造就了豹子幾乎完美的食肉動物。
豹子喜歡夜間活動在目光下豹子肚皮那一條白色的輪廓線顯得格外清晰,就是這條線,經(jīng)常使它的進攻計劃受挫。
豹子有一種相當奇特的習慣,它總是要把獵物拖上一棵樹上,把它懸掛在樹枝上,以防止被其它的捕食者看到。
豹子在動物世界也是排的上殺手的稱號的,僅次于獅子和老虎。豹子可以說是完美的獵手,矯健的身體、靈活、奔跑的速度快,既會游泳,也會爬樹。性情機敏,嗅覺聽覺視覺都非常好它的智力超常躲藏的很好,能過不被獵物發(fā)現(xiàn)自己的蹤影。它善于跳躍和攀爬,一般都是獨居獨往,它們以夜間或凌晨傍晚出沒。常常在林子中往返游蕩,生性兇猛,但它們一般都不會傷人的。
豹子捕獵時,用偷襲的方法,在獵物數(shù)目比較多的時候他們采用偷襲的方法進行捕獵,它靠近時一點聲音也沒有,是因為豹子的爪子上有柔軟的肉墊和尖利的爪甲。遇到獵物,猛撲上去,然后把戰(zhàn)利品送到隱蔽的地方,開始享受這戰(zhàn)利品。
可是現(xiàn)在人類濫砍濫伐樹木,大量捕殺豹子,導致豹子的數(shù)目越來越少。人們捕殺獵豹采取不折手段的方法捕殺豹子。人們?yōu)榱舜罅坑么罅磕静淖鲇闷?,他們大量的砍伐樹木,自然環(huán)境遭到破壞,豹子的生存也就越來越困難,捕殺它們用它們身上毛來做衣服。所以人們大量捕殺豹子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豹子的數(shù)目現(xiàn)在己經(jīng)面臨著嚴重的瀕臨滅絕,現(xiàn)在豹子的數(shù)目越來越少了。
但是人們有沒有想過獵豹可以捕殺破壞莊稼的野豬,如果人們捕殺豹子那么它們的數(shù)目會下降,破壞莊稼的面積越來越大。讓農(nóng)民一無所蕕。讓農(nóng)民辛辛苦苦種的莊稼被野豬糟蹋
所以人們現(xiàn)在更要保護動物,不要再亂砍亂伐樹木了。也不要為了自己的滿足而去捕殺它們。人們都常說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所以要保護它們。給它們一個生存的空間和環(huán)境。
現(xiàn)在,我國己經(jīng)就如何保護野生動物、珍稀動物采取了一些措施,頒布了一些保護野生動物和珍稀動物的法律法規(guī),以達到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目的,采取拯救、保護等措施,發(fā)展野生動物資源。
我認為我們要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范圍,可以讓更多的人民群眾了解和認識我國野生動物的形狀、習性和生存現(xiàn)狀
。我認為可以在社區(qū)展覽一些珍稀野生動物的圖片,讓大家都來關注。多編一些保護珍稀動物的書。通過對這些珍稀動物圖片的欣賞、書籍的閱讀,豐富我們的認知,增強保護自然、愛護動物的意識。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知道了動物與自然環(huán)境是相互聯(lián)系的,與我們?nèi)祟愐彩窍⑾⑾嚓P的。所以要保護動物,保護我們的朋友,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讀《太陽系的故事》有感_科學故事讀后感1500字篇二
最近我讀了《太陽系的故事》,從中我認識了太陽,了解了它的九大行星和它們的衛(wèi)星、小行星與彗星,所有這一切構成了太陽系。
這本書向我們介紹了,它們各自的特性,它們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它們的外貌特征并把它們比較。了解它們是在什么時候,由什么樣的物質(zhì),如何形成。我們還將發(fā)現(xiàn)太陽系各類天體,自從它們誕生以來所形成的變化,最后還向我們說明太陽系作為一個整體在幾十億年以后那極其遙遠的將來------當太陽這顆疲憊不堪的恒星走到垂暮之年時,甚至更遙遠的未來,將會發(fā)生什么樣巨大變故。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地球金鎖軌道上的行星,整個太陽系擁有豐富的水。但是,除了地球之外任何其他行星表面都不具備使水保持液態(tài)的適宜條件,火星太冷,大氣層也太稀薄,金星又太熱,地球正好合適,所以被稱為金鎖軌道上的行星,對于由液態(tài)水和以碳元素為基礎的有機分子共同組成的生命結構體系,具有適宜于棲息,生存繁衍和進化的溫度條件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地球軌道正好位于太陽系的這一最佳的生命區(qū)域,故有如此稱謂。
從太陽向外,藍色地球是排序第三位的行星也是類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顆。它是太陽系里惟一適宜于高級生命生存的星球。地球和其他類地行星有許多共同的特征。例如火山運動損擊坑以及地殼構造運動等等,但唯獨地球上的火山,仍然處不斷運動狀態(tài)中。
以前的地球是一片綠色,天空大海是一片蔚藍,鳥兒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魚兒在水里自由的游著,其它動物在陸地上快活的奔跑,人們互相幫助……整個地球呈現(xiàn)出了一片和諧的景象可現(xiàn)在地球變了,綠色大量減少而黃色卻越來越多,地球這是怎么了?這還不是人們大量砍伐樹木這種行為不僅讓鳥兒們沒有了賴以生存的家,還造成了大面積的崩塌、洪水等。沒有了樹我們的地球就好像失去了一個平衡架。
我們要用實際來證明我們可以保護好我們的家園。比如:用完水后及時關掉水龍頭、把洗菜的水用來澆花、刷拖把的水沖廁所。不要以為水龍頭滴幾滴水算不了什么,一個水龍頭每秒滴一滴水,一年就白白流掉36方水,如果一家一戶都這么做,全國會節(jié)約多少水?
幸虧人們都領悟到了地球被污染的嚴重性,大家都已經(jīng)行動起來了。一起保護我們的家園,我相信,只要我們?nèi)巳伺?,讓地球回到幾百年前的樣子不是不可能?
地球獨一無二的衛(wèi)星———月球,是太陽系最大的衛(wèi)星之一實際上,同地球上比,月球也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巨大的天體。月球是怎樣形成的呢?月球本身可能是一次大規(guī)模宇宙碰撞造成的結果———地球在即將形成時遭受過一次猛烈撞擊,拋出的巖石碎塊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對比之下,月球各方面都和地球不同,月球質(zhì)量小維持不住一個大氣層并且從來都沒有過液態(tài)水。
43億年來,月球的這部份表面變化很小,相當平坦而色調(diào)陰暗的月海則占據(jù)了16%的月球表面,這些陰暗地帶和比較明亮的高地形成的反差,曾使人們對地球產(chǎn)生了種種美妙的遐想。當然月海并不是真的海;至少它沒有水,他們實際上仍是一些固化之后的“熔巖海”。它是流動性很強的巖漿通過地殼裂隙滲出到地表,并擴散開來而形成的區(qū)域。因此,月海類似于水星上那些低地平面,其大多數(shù)都和撞擊盆地連在一起。由于月海地區(qū)的環(huán)形山很少,所以,它們比高地區(qū)域年輕一些但仍很古老。
我們地理都學過恒星月,它是月球圍繞地球運行一周所需時間,因為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它的公轉周期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永遠用同一面向著地球。
最令科學家不解的是,登月太空人放置在月球表面的不少儀器,其中“月震儀”,專用來測量月球的地殼震動狀況,結果發(fā)現(xiàn)震波只是從震央向月球表層四周擴散出去,而沒有向月球內(nèi)部擴散的波,這個事實顯示月球內(nèi)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層月殼而已!因為,若是實心的月球,震波也應該朝內(nèi)部擴散才對,怎么只有在月表擴散呢?
千百年來,人類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斷擴展著對神氣自然,對奇妙的科學以及對人類自身的認識,在永不停頓的對未知領域的探究中,人類建構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這些知識豐富了我的生活。
一本知識讀物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益處,在這個講究科學的時代,如果我們不多學習一些有關科學的知識的話,我們肯定會被這個時代所漸漸的遺忘,我們只會一點一點的落后,選擇一本好的科普類讀物吧!相信它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