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初三作文 >

論歷史觀

《二十四史》記載了千年華夏的歷史,現(xiàn)如今的人都是通過它們來了解歷史,然而過度信服于典故和佳談,就不能正確地認識一個歷史人物形象,這是大多數(shù)國人的通病。這其實是傳統(tǒng)的歷史觀引起的。

其實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就曾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大意是說紂王的罪行其實并沒有史書中說的那樣厲害,只是后人把各種罪行都歸在紂王的身上罷了。司馬遷在《史記?殷本記》中稱“帝紂資捷辨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可見,商紂王廣聞博見,知識淵博,思維敏捷,身材高大威猛,力量無窮,能言善辯。他的能力足以向臣下自夸,他的聲望足以輕視世人。繼位后,重視農(nóng)桑,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國力強盛。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保衛(wèi)了商朝的安全。毛澤東在評價帝辛?xí)r說:“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統(tǒng)一東南,把東夷和平原的統(tǒng)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統(tǒng)一東南以后,把中原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shù)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詩里說:“但緣東夷已克服,殷入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慚開化,國焉有宋荊與舒。”可見,不論是古時的吏官還是近代的文壇巨匠,都對紂王有著極高的贊譽,完全肯定了他英明神武,勵精圖治的明君形象。但不論是寓言影視,還是教材,都教育后世不能像他一樣殘暴,無道,沉醉于歌舞,他一直作為昏君的典范,作為萬劫不復(fù)的反面教材。熒屏熱播的《封神榜》讓不細細研究歷史的平常人對紂王有著怎樣不堪的認識。

相比之下,春秋的越國第二世君主勾踐,臥薪嘗膽的精神總是讓我們引以為傲。滅了吳國,稱霸一時,這些功勞自然不能抹殺。然而,就以這些所謂的“成功”給他樹起“英雄豪杰”的碑傳,那就荒唐至極了。他在滅吳之后因為聽信讒言逼死功臣文種的行為,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只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同享福的心胸狹隘的“小人”。軍師范蠡早就認清了他的這一“小人”本性,在滅吳之后及時地退隱從商,才避免了文種同樣的命運。草莽皇帝劉邦,原為不折不扣的無賴,最后卻統(tǒng)一天下,他與呂后在對付功臣的手段上,的確叫人心寒,韓信,彭越兩大兵家始祖都冤屈而死,他對曾經(jīng)放他生路的丁公,項羽恩將仇報。大明始祖朱元璋也是因為心胸狹隘而誅殺功臣,這都表現(xiàn)出了農(nóng)民出身的他們有著改不掉的粗鄙。千百年來一直受到贊譽的他們就不應(yīng)該戴上一個“奸雄”的帽子?

然而歷史也不會抹滅那些失敗的真英雄,從紂王說起,部分史學(xué)家也表示,紂王因為捍衛(wèi)奴隸的權(quán)利而觸犯了以周國為首的十一個小國的貴族的利益,難道不就是和商鞅一樣的經(jīng)歷嗎?他開拓山東、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的功績。商朝疆域的擴展,促進了中原文明的傳播,有助于華夏大地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他曾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如反對神權(quán),改革舊俗。打破奴隸主貴族“世襲”制,大膽地從中下層提拔了一批新人,為其革新路線服務(wù)。為古代中國的最終統(tǒng)一奠定了物質(zhì)和思想的基礎(chǔ),是統(tǒng)一古代中國的先驅(qū)者。項羽不僅有超群的武功,“力拔山兮氣蓋世”,而且非常講究朋友之間的義氣。在鴻門宴上他放棄了除掉劉邦的絕好機會,就是因為他看重與劉邦一道起兵反秦的患難情誼,不忍手足相殘。這樣一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真豪杰,卻因為最后敗給了背信棄義的劉邦,而為“歷史學(xué)家”們所不齒。但依舊有不少人贊嘆他的軍事才能,肯定推翻秦朝的卓越貢獻,項羽才是秦末的真正豪杰!

從客觀的立場上分析中國“成敗論”,就是“成者王侯敗者賊”的必然趨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黃巾起義”叫做邪教作祟,得而誅之,而“紅巾起義”卻稱為出師有名,替天行道。作為古時的一個吏官,的確害怕因記載有關(guān)當(dāng)朝皇帝的不義之舉而受刑,司馬遷就是因為觸犯了漢武帝而處以宮刑,但是他依舊不畏強暴,以“太史公”的公平立場詳實地記敘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事件,對人物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他的《史記》才能堪稱史家之絕唱。后世的吏官誰敢冒著這樣的風(fēng)險去記載實情呢?只能為王侯將相樹碑立傳。戰(zhàn)后的日本依舊軍國主義橫行,教科書明顯修改了歷史的真實性,妄圖掩蓋侵華的罪行。這難道不是讓后代的歷史觀更加模糊,讓他們更加迷茫于道德與榮辱之中嗎?新世紀的我們應(yīng)該培養(yǎng)正確的歷史觀,讓我們正確看待歷史,看到每一個歷史事件的兩面性,從中汲取經(jīng)驗和教訓(xùn),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以成敗論英雄,不因情緒掩蓋事實。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