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俗人應(yīng)避雅人》一文選自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看了兩遍,可究竟題目是什么意思我還是不懂,可以說我馬虎,可我真的認(rèn)真去看了,也可以說我理解能力太差,可這已經(jīng)是我所有的理解力了。但是我并非一無所獲,正如這句:“優(yōu)良的人物,有時候是要靠別種人來比較,襯托的,列如上等與下等,好與壞,雅與俗,小器與大度之類。”其實它讓我的感觸很深,我曾今很多次都在想,這個世上為什么會有壞人,為什么會有小偷。可以說我的想象力很豐富,因為每次和我討論這個問題的小伙伴,都會對我的回答感到好笑,可我自己覺得這樣很符合常理啊——有了小偷才會有警察,有了壞人才會有英雄,二者缺一則一無所有。
當(dāng)我把這個答案拉到生活,更讓我覺得這很符合科學(xué)。爸爸是賣電動車的,我在他的店里經(jīng)常聽到丟車、丟電池,這一類的詞,大家可能都恨那個賊,可我腦海想的卻不是,沒有賊,換車換電池的速度不就慢了,所以小偷就是在幫廠家和商店,他們也是有存在的意義的。比較其實就一念之差,上等與下等,好與壞,雅與俗,小器與大度,僅僅只隔了一層薄膜。
這一段,說的也讓我懂了:“所謂‘雅人’,原不是一天雅到底······自然也不能絕無其事。其實這里所說的俗人與雅人,就像富人與窮人。雅人不比俗人高一個等級,富人也不比窮人高一個等級,因為他們沒什么不同,同樣要吃喝睡,同樣有父母,同樣有幸福。只是一字之差,它們的字面之意就完全不同,剛好成相反。
這篇文章寫得確實很真實,在這個虛偽的世界,誰不是”口里含著一枝蘇俄香煙,手里夾著一本什么斯基的譯本“。想想這些虛偽也是有道理的,就像一個窮人遇上了一個富人,只要那個窮人的好勝心強他就只能去用虛偽包裹自己,因為如果他不這樣就會很尷尬,別的沒有比虛偽更好的辦法了,如果他不這樣做就逃不了內(nèi)心的壓力,這也許真的是一種”明哲保身”。
雖然這篇文章我不能完全理解下來,但我想歲月總有一天會讓我懂的,我能做的就是遵守這一切的規(guī)律,理解這些規(guī)律。
姓名:楊自康
指導(dǎo)老師:陳孝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