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前的沉寂是力量的積蓄。平實厚重的土地卻時刻進行著巖漿的律動;光禿頹廢的枝干上卻要孕育著新葉的噴薄而出。光影流轉(zhuǎn),塵埃積淀,唯有最為厚重的東西才能越過時空、界限。因此,深重、沉穩(wěn)才最能釀造時代精華。
靜水流深,沉穩(wěn)間而生一種絕佳的人生境界。當《圍城》出版,“一石激起千層浪”時,錢鐘書選擇將自己圍在褒獎與批評的聲音之外,潛心研究文學。當莫言一舉榮冠2012年度“諾獎”。世人又是一番熱捧,各種商業(yè)活動、出版事宜蜂擁而至,而他卻選擇站在一旁繼續(xù)自己的路。這便是大師的氣度,不流于表面的輕浮,內(nèi)心始終裝著一個“封閉的空間”,卻從一小孔中窺探到外界一切癥結(jié)。然而,也有人于流俗中丟失了自我,迷失了前進的方向。胡適晚年專心于他人的恭維,傾盡時間接受探訪與交流,卻是一著難成,無所突破地走盡一生。假若他一種更沉穩(wěn)的姿態(tài)面對學術和生活或許他能留下的更多。
靜水流深,沉穩(wěn)間沉淀自己,獲得更長遠的進步。本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貝格爾無疑是一大亮點。本是物理學家的他已有建樹,本是“富二代”的他卻沒有像樣的實驗室。他始終選擇冷峻而深重的目光看待自己的成就,若非如此,今天的成就又從何而來呢?可回想項羽深受世人的目光左右,自縛手腳,最終自刎烏江,不也是血的教訓嗎?因此,只有始終保持一顆沉靜的心,才能識破世間的明暗,看透歲月的沉浮,如垂暮之年的老者般洞明通達,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革新,開拓新的境界。
回首當下,“包裝”、“浮夸”、“看臉”、“套路”等等社會熱詞何其浮躁、庸俗。喪失了“沉”的本能,遺棄了穩(wěn)的學問,時代怎么向前進呢?快餐文化、急功近利也似成了通病,沒有人再有“閑情逸致”寄送幾封書信,閱讀幾本經(jīng)典,吟幾首唐詩宋詞。“靜不下來”成了潛藏在當今社會深處的一粒毒瘤。
時光匆匆,光陰不等人,與其匆匆忙忙追趕時間,磨損了鞋,傷了腳卻不過是循環(huán)往復,毫無進展,為何不學著“沉穩(wěn)”呢?
積淀自己,方能融進時空的長河,靜水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