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jié),細(xì)雨如絲,正是一年植樹好時節(jié),我和同學(xué)們一起來到班級自主實(shí)踐管理基地勞動。
班主任鄭老師告訴我們,我們的任務(wù)是松土,暫時不需要種植樹木。我跟小梁和小林分在同一個區(qū)域。剛開始時,我們用小鏟把土挖出來,再往外“扒”。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十分鐘只挖了個不深的小洞,效率非常低。這時,鄭老師走過來,說:“松土不是挖洞,是把土翻翻,盡量弄松”。聽老師的指導(dǎo),我們開始了“炒菜大會”:把土翻過來“炒”,再翻過去“炒”;翻過來,再翻過去……就這樣土被我們“炒”了許多遍,已經(jīng)快成為一道“大菜”了。小梁和小林到別的小組去“串門”了,只剩下我一個人“守門”。我無聊地把土翻來翻去。突然,我看到鏟里的小土塊有一條東西在動,呀,是蚯蚓!我被嚇得丟下鏟子,大叫一聲,連連后退。蔡老師看見了,走過來,說:“有蚯蚓才好,說明土質(zhì)好。”小梁也打趣我:“你這是炒了一道‘冬蟲夏草’??!”把我們都逗笑了。小林請來了“廚師”小宋,小宋用他的“大鍋勺”幫我們“炒”土。果真,土一下子又松了許多。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準(zhǔn)備下課了,老師檢查每個小組的勞動情況。我們的“大菜”因?yàn)榍懊鏇]有“炒”起來。土挖得沒有別的組松,但也不錯,再看看我們:小梁的鞋子粘滿了土;小林的鞋子濕透了;我的手也被劃了兩小道口子。但我們“炒”了一盤“菜”,收獲挺大的,滿足了!
這次的活動讓我們過了一回“廚師”癮,也讓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只要找出正確的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