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坐地鐵,看見一對母子在吵架。男孩和我差不多大,一米八的身高,那個母親看起來比我媽略長幾歲,個子矮矮的,站在兒子面前,像是一個小矮人。
我離他們站得很近,以至于雖然我不情愿,但是仍然可以清楚得聽到他們在說什么。
“你根本不重視我,我明明說了生日禮物想要一個新手機,你卻買了幾本英語書搪塞我。”可以聽到兒子壓低的聲音里有濃濃的委屈和不滿。
“你在手機上花的時間太多了,現(xiàn)在你的任務是好好學雅思,不是玩手機。”媽媽很耐心得說。
原來男孩和我一樣是個雅思狗啊。我心里吐槽了一句:放下雅思,立地成佛。
“雅思雅思,你就知道雅思,我現(xiàn)在是每天晚上都在復習啊。你說要尊重我,要改變和我交流的方式,可是你現(xiàn)在和以前有什么差別?”男孩的聲音拔高了些,隱隱有了怒意。
“你為什么不能理解我呢?禮物禮物,沒有送給你手機你就要跟我發(fā)那么大的火嗎?我把你養(yǎng)那么大你有沒有送給過我什么?我有和你計較么?”媽媽也生氣了,說著說著,眼圈一紅,眼淚就掉了下來。
“我不是想計較禮物的事情,我只是覺得你們不重視我。從來不會認真考慮我的想法。”看到媽媽流淚了,男孩有些慌,態(tài)度也軟了下來,“好了,媽,別哭了。那么多人看著呢。”
地鐵到站了,那對母子下了車,男孩摟著自己老媽的肩膀,深深得嘆了口氣。看他的樣子,他的內(nèi)心大概也很無奈吧。
在我過往的人生里,有一段時期我很討厭和我爸媽進行交流,尤其是說道理,每次明明是他們錯了,自己說過的話不記得了,卻要賴在我的頭上,專橫而傲慢。我曾經(jīng)覺得他們可以算得上世界上最糟糕的父母了,待在家里,總是覺得莫名的孤獨。不想說話,他們偏偏要來問你為什么不和他們說話,而一說話,就是無止境的糾葛。
“為什么你們沒有想過我的感受呢?”我也問過他們。然而結果,卻不過是換來更多的爭執(zhí)。
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大概就是這樣,互相依賴,卻互相排斥。他們不會像我們想的那樣為人父母,我們也不會變成他們最喜歡的樣子。我們都怕對方不夠在意自己,所以越發(fā)敏感。彼此之間,最怕的并不是爭吵,而是息事寧人般的“好了好了”的妥協(xié)之后,雙方無限擴張的委屈和疲憊。
在聽過大多情侶之間分開的理由之后,唯一無解的似乎就是“累了”,連和你爭吵似乎都變成了浪費氣力,你做的每件事都讓我心生倦意。不愿意再和你站在一起,微笑也只是敷衍了事掩蓋心里的情緒。終于到了一天說“好吧,我們都累了,分開吧,”沒有人知道,就連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天開始,我們開始對我們之間的關系覺得厭倦。
情侶之間,可能是雙方都在努力的,想保護對方,想照顧對方。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有時候在一起的兩個人明明都做了許多,卻依舊錯過了彼此的需求,花盡心思換來了吃力不討好。
兩個好人,卻沒有好愛情。
只有離開的時候,允許自己做個不快樂的情人。
之前看到過一句話,當我們?nèi)匀贿€是一顆在卵子里的精子時,看著周圍那么幾億個虎視眈眈卻逐漸消失的同類,那一刻就注定人的孤獨。
沒有人有義務一直要快樂、樂觀,沒有人需要去做一個積極向上的范本,沒有人注定要承擔勇敢堅強等偉大的品質。其實人活著,需要很多東西,而最需要的,是給自己一個出口。不要盲目得去迷信堅強偉大,也別強迫自己一定要去做一個別人眼中快樂的人,當一個所謂的好兒子,好戀人。
太多年以來,我們都習慣了把一個人的不快樂當成一件“不正確”的事情,而最近,不過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性得喜歡把別人的低氣壓和難過當成矯情。從小就沒有人給我們放縱哭泣的權力,父母都喜歡不哭不鬧乖巧懂事的孩子。長大以后,戀人看到你的不快樂,就會拼命得追問,他們小心翼翼得怕自己犯錯,而沒有人知道,你也希望一個人可以有一個機會,不必笑容滿面,而是低沉的,無奈的,悲哀的。
被強迫的笑容,比悲傷的眼淚更傷害身體,精神上的疲憊沒有出口,發(fā)泄不出來,大概就像背著殼在行走。
允許自己不快樂,也允許別人不快樂。努力讓自己快樂,也努力再讓別人快樂。
大概這樣,才能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