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觀后感 >

電影觀后感900字 十二怒漢觀后感

世上有兩樣東西使我敬畏,那就是頭頂?shù)男强蘸托闹械牡懒x。——康德

從歷史上看,苦難的俄羅斯有著多姿多彩的個性,人道起來像個圣人,霸道起來像個瘋子,浪漫起來像個詩人;時而像個美麗的姑娘,時而像個醉酒的漢子,時而又是個仰望蒼穹的哲學家。但眾口一詞的是,俄羅斯的藝術有著偉大的傳統(tǒng),從古典音樂、文學、戲劇、詩歌、舞蹈到電影,都到達過務必仰視的高度。

前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人隨著社會價值觀的改變,面臨前途的迷惘與彷徨,以及對好萊塢大片的盲從,電影業(yè)出現(xiàn)了短暫的停滯。然而,毋庸置疑,《十二怒漢》是一部不容錯過的佳片,影片向世人生動展示了面臨民族矛盾的俄羅斯現(xiàn)實之創(chuàng)痛,以及人性與社會沖突引發(fā)的諸多思考。

尼基塔·米哈爾科夫?qū)а莸摹妒瓭h》,借用了1957年美國經(jīng)典影片《十二怒漢》的框架結構,他將故事的背景置于俄羅斯與車臣深遠而不可調(diào)和的民族矛盾大環(huán)境中,把一個有關司法體系、法律制度、人性對于公正與真理不懈追求與堅持的故事演繹得更加深邃。

影片從一個男孩在車臣戰(zhàn)火的回憶中開場,全片結構緊湊,主題嚴謹。12個來自不同職業(yè)和不同社會地位的陪審團成員聚集在一齊,商議車臣少年對其繼父的一級謀殺指控。其中一位陪審員力排眾議,他要求其他人至少再討論一下這個案子,但這個要求卻激怒了其他陪審員。在他們看來,當調(diào)查員和公訴人已經(jīng)控訴這個被告“有罪”之時,他的罪行就已經(jīng)先行論定。隨著一個個人物的內(nèi)心自我掙扎而改變觀點,人性的張力開始涌現(xiàn)。最終持反對意見的那個人說服了其他十一個人,以一己之力扭轉了整個方向,從而使正義得以伸張。憑借人性的良知,少數(shù)戰(zhàn)勝了多數(shù)。

在現(xiàn)代法治社會里,一個常識是,正義不僅僅應得到伸張,而且公道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xiàn),這就是所謂的程序。然而,為何人民都感覺到了真相,往往偏偏主審大法官充耳不聞?人性的良知與道義,才是避免每一個置于法律弱勢地位的人被不公正對待的最后的安全閥。

誠然,完善的法律制度的構建需要有超多專家和顧問的存在,但它同樣需要局外人、普通人的常識與決定。社會和強權不能隨意認定一個人“有罪”就對其任意處罰;否則有一天喪鐘同樣會為那些并非壞人的人而響起。

發(fā)展中和彷徨著的俄羅斯人用一部改編的電影《十二怒漢》,借著對一個車臣孤兒命運的審判,再次向世人展現(xiàn)了自己獨立思考的潛力,以及反省自身的態(tài)度。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