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讀后感 >

生死疲勞讀后感作文1700字 生死疲勞讀后感

莫言得諾獎了,粉絲一下陡增,自己也不自覺成了莫粉,10月23日在青島機場購得《生死疲勞》,零零碎碎花了一個月時間,最后看完了,感受尤深的是,這本書耐看,莫言對解放后土改、人民公社、文革、改革開放等社會變遷,對人生的生死大事,倫理道德,思考深邃,看完了還有再想看的欲望,就像牛吃了草一樣,不反臼,就不能完全消化。

高密東北鄉(xiāng)的大地主西門鬧解放初被政府槍斃了,西門鬧覺得冤枉,不停地轉(zhuǎn)生輪回,最后,西門家的長工、老單干戶――藍臉,在西門鬧從驢、牛、豬輪回到狗之際,在自己生命燭火漸漸失色之時,經(jīng)常夢藝嘮叨:“老掌柜的,你確實是冤死的啊!可這個世界上,這幾十年來,冤死的人何止你一個啊!”社會的變遷到底對不對,不對,西門鬧依舊是地主,對了,藍臉,才能娶西門鬧的二姨太做媳婦,傳宗接代,這個問題不但困擾著藍臉,更困擾著莫言。土地制度的改革永遠是把雙刃劍,有得的,就有失的。歷史的車輪是不停的,與社會發(fā)展潮流相適應的改革,無疑方向是正確的。改革開放后,實行土地承包大勢所趨,是政策,當時,有的村就沒有實行土地承包職責制,如周家莊、南街村等,回過頭來看,這幾個村的群眾經(jīng)濟發(fā)展的也挺好,此刻,土地流轉(zhuǎn),已是大勢所趨,但肯定也有不愿意的。

小說的結(jié)尾,就像是敘說西門家族的孽債。西門鬧的親兒女,西門金龍一生折騰,與洪泰岳在母親迎春的墳上同歸于盡,西門金龍的兒子西門歡被社會混混刺死、西門寶鳳的女婿馬良才,突然得病去世;二姨太迎春的孫子藍開放為與堂妹龐鳳凰不明不白的不倫情,含冤自殺;三姨太秋香的大女兒,西門金龍的妻子――互助,寡居,二女兒,藍解放的妻子――合作,憂郁患病去世;藍臉的至交龐虎的大女兒龐抗美,西門金龍的情人,官到縣委書記,終因貪污入獄后自殺,與西門金龍的私生女龐鳳凰,難產(chǎn)去世,龐鳳凰生育了西門鬧第六次轉(zhuǎn)世后的大頭嬰兒藍天歲,二女兒龐春苗,藍解放的續(xù)妻,為愛瘋狂,車禍身亡。西門鬧為冤屈在不停地轉(zhuǎn)世輪回,那么活在陽間的與西門鬧沾親帶故的人,不也在輪回嗎?盡管西門的后人及其親屬,有個性,有理想,有抱負,是成大器的人,但人在做,天在看,有的人英年早逝,又有多少冤屈呢?又輪回為什么呢?整部小說,沒有涉及佛事,卻盡顯了佛教倡導的善惡報應的輪回理念,高密東北鄉(xiāng)的人,是否也這樣看西門家族的人呢?

莫言給主要人物起的名字,有社會發(fā)展的痕跡,似曾相識,也獨具匠心,細細想來,每個人的發(fā)展脈絡似乎與名字有關。西門鬧,鬧了陽間,鬧陰間,不安省,西門歡,就歡騰了一陣子,藍解放,思想上解放、工作上解放、感情上解放。解放前農(nóng)村人起名,大名圖個吉利、小名圖個順口,地主的兒女叫金龍、金鳳,正常但是,藍臉與長相一致,形像生動,迎春、秋香、良才均是大眾化名字,光第顯然是一個完美的愿望,洪泰岳名字可能與泰山有關,起得有氣勢,龐虎,以動物為名,常見的很。解放后人們起名,時代特色顯明,因而,主人公就有了如解放、抗美、春苗、互助、合作、開放等名字。

我們60年代的同齡人,有許多名字也帶有時代烙印,如紅旗、文革、紅衛(wèi)、小兵、衛(wèi)兵等等。前一陣,開十八大,有一則消息,參加十八大的解放軍代表團和武警部隊代表團中,有7人名字叫“建國”。還舉出了有關“建國”名字的相關數(shù)據(jù),公安部2009年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內(nèi)地名為“建國”的總?cè)藬?shù)超過96萬人。其中,1949年一年里出生的“建國”就多達8240人。上個世紀50年代,“建國”一下從前十年的4萬多人增加為23萬多,而上個世紀60年代出生叫“建國”者超過29萬人??梢?,名字與時代與時俱進的人,事業(yè)與時俱進不少。

《生死疲勞》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章回體,使人看了比較親切。小時候,看的第一部小說,《西游記》是章回體,晚上爬在炕上,點著煤油燈看,婆一向喊早點睡,但看了一回,還想看下一回,那怕燈芯快著完了,火光很暗,也要堅持把正看的這一回看完,不然就睡不著?!渡榔凇钒床繉?,每部分是章回體例,沒有下回分解這一說,但還是依舊每次按章節(jié)看,有大塊的時間,就按部看,不然,思緒老在小說里面,想著西門鬧的折騰??赐晷≌f,還有個想法,就是換個書名,也是能夠的,比較貼切,那就是《折騰在陰陽間》。

網(wǎng)上報道,莫言用43天,完成了40余萬字的《生死疲勞》,文章作者進行了至理分析,使人信服。假如莫言不生在農(nóng)村,不熟悉各種動物的習性、沒有對單干戶獨輪車深刻的印象,不經(jīng)歷解放后,這個不斷變革的時代,就不會有《生死疲勞》,因此,《生死疲勞》的出生,就應得益于高密東北鄉(xiāng)厚重的農(nóng)村文化,是不斷變遷的社會給了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是濃濃的生活積淀給了他文學的營養(yǎng),從某種程度上說,莫言,是這個社會的最大悟道者,沒有對社會的職責感,沒有對生死輪回,善惡報應的敬畏,這個小說不會出彩,也不會怪誕,這種怪誕帶著濃郁的中華民族味,如今,這種味兒不但國人在反芻,而且透過莫言的文字正在向世界散發(fā)。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