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兩篇 殘缺也是一種美
殘缺也是一種美
在我的電腦中始終保存著這樣一幅圖片:一位英俊、健壯的男孩與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兩人在跳《天鵝湖》的舞蹈。表面看這就是一張兩位舞者的照片。男的向左傾形成了一個弧度,女的依偎在男的胸前,兩只手打開。這只是一張芭蕾舞的照片而已。可當(dāng)視線向下轉(zhuǎn)移,你會發(fā)現(xiàn)一種令人震撼的美。
原來兩人都是殘疾,一位是右腿截肢,一位是左腿截肢。兩人的這個工作都剛好把彼此的缺陷互相掩蓋。乍一看以為是兩位專業(yè)的舞者。只有仔細辨認才會發(fā)現(xiàn)那兩只空蕩蕩的褲筒。每當(dāng)看到這里我的內(nèi)心總會有一種沖動,是對兩位的敬佩?是對兩位的憐憫?還是對自己的一種慚愧?
我想他們不需要我的憐憫,因為他們靠努力贏得別人的賞識與尊重;他們也不需要我佩服,因為一個殘疾人都能做到,一個正常、健壯的人又何足掛齒。留下的是對自己的慚愧和對另一種美的認識,這種美鞭策我奮進,因為這種美是殘缺。
是啊,有多少殘缺可以化作美。張海迪的殘缺留給我們是一種堅韌,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美;霍金的殘缺留給我們的是一種努力追求,永不言敗的美;而《千手觀音》留給我們的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莫大享受和闡述生命真諦的美。
當(dāng)我們遇到生活中的不順時,我們就把它當(dāng)作一種殘缺,相信自己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美。只要我們努力克服,迎難而上,最終會得到成功,得到你想要的美好??荚嚥钜环譀]及格,你可能會捶胸頓足、氣憤不已。但這一分的殘缺會促使你繼續(xù)努力,為了這一分你可能會不辭辛勞的學(xué)習(xí),不懈努力后,你會得到比這一分多的多的東西。這便是“殘缺效應(yīng)”。當(dāng)我們面對殘缺,并想方設(shè)法去彌補殘缺時,美麗便會被創(chuàng)造。
殘缺能使我們奮進;殘缺能使我們堅持;殘缺能給我們帶來美麗背后生命的真諦。殘缺能不美嗎?
殘缺也是一種美
都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的確,只要你用心去發(fā)現(xiàn),用心去體會,就會了解,其實殘缺也是一種美。
你知道斷臂維納斯為什么能吸引海內(nèi)外眾多學(xué)者的目光,在歷經(jīng)千年滄桑之后依然有那么多人為之傾倒嗎?因為她是殘缺的。從她那豐腴飽滿的軀體,人們感嘆于這巧奪天工的杰作;而因她那缺失的雙臂,人們浮想出多少曼妙的姿態(tài)。正是她的殘缺給人以廣袤的想象空間,正是她的殘缺造就了她的永恒。她的殘缺是一種令人嘆息的美。
你知道圓明園的殘垣斷壁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的游者,在百年坎坷之后仍在這廢墟前駐足凝視嗎?因為它是殘缺的。從它那所剩無幾的斷壁殘垣,人們能想象出曾經(jīng)的它是怎樣的輝煌;而那些焦黑的石柱,又在千萬炎黃子孫眼中燃起了怎樣壯烈的屈辱火焰。面對它,人們不會忘記曾經(jīng)的摧殘;面對它,中華兒女也不會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正是它的殘缺提醒了人們那不能忘懷的血債,正是它的殘缺使它如此經(jīng)久不衰。它的殘缺是一種悲壯的美。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面對紅顏老去的殘缺,李煜看到了亡國的憂思;“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面對故國落寞的殘缺,劉禹錫看到了家園不再凄楚;“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面對枝頭花落的殘缺,李清照看到了心力交瘁的無奈;“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面對沉舟病樹的殘缺,劉禹錫還看到了欣欣向榮的喜悅。
那么,面對生命中的殘缺,你看到了什么呢?是悲觀地搖頭嘆氣,黯然神傷?抑或是一鼓作氣,探尋殘缺中所蘊含的美呢?
還是那句話,“人無完人”。即便你拼了命地努力,也難換來十全十美的人生。既然如此,何不擦亮雙眼,去探尋生命中的殘缺之美呢?學(xué)會去欣賞別人身上殘缺的美,學(xué)會去接受自己身上殘缺的美吧。用那雙會欣賞殘缺之美的眼睛來觀察世界,用那能接受殘缺之美的臂膀來擁抱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并不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才會迸出絢爛的火花。
相信我吧,其實,殘缺也是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