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已經(jīng)是一個十四歲的大姑娘了,可還從沒仔細端詳過我的父母,不知道母親原來有著頎長窈窕的身段和明媚漂亮的眼眸;也不知道父親的臉是那樣的白皙,也會用詩一樣的語言來引導(dǎo)他的學(xué)生。我只知道他倆像一箱蜂里的兩只工蜂,不停地為工作和生活勞碌奔波,終日不息。
聽奶奶說,我的家境不太好,近乎貧窮。父親教了二十年的書,當了二十年的“民辦”教師。1988年,他考取了師范,但因母親生了小弟泡了湯。1997年再次考上了師范,也因此耗盡了家里的所有積蓄。畢業(yè)了,沒有轉(zhuǎn)成“公辦”不說,連“民辦”的微薄工資都不能按時領(lǐng)取。隨著我們姐弟倆的茁壯成長,家庭的開支逐漸增多,經(jīng)濟也日趨拮據(jù),但他仍然在三尺講臺上無怨無悔地耕耘著。多少個雞鳴日升的早晨,當天空出現(xiàn)一抹晨曦時,父親一頭挑著月亮,一頭挑著太陽,匆匆地來到校園;月上柳梢頭的黃昏,父親又忙著犁田耙地,播種希望……他用超負荷的勞動鎖住自己的思緒,讓家鄉(xiāng)的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沖淡生活的辛酸,這是一個平庸低俗的人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父親的貧賤不移,與母親的豁達開朗是分不開的。每當家里有難處時,母親總是大著嗓門嚷:“不能活了?傻愁啥?人家吃干的,我們喝稀的,和人家比什么?”這時,只有母親才能驅(qū)散籠罩在家里的抑郁、沉悶的空氣,也只有母親才能化解父親心頭的愧疚。父親一年四季在學(xué)校的時間多,在家的日子少,農(nóng)活大多數(shù)都落到母親柔弱的肩上,母親總有做不完的活兒。給她一把葵瓜籽,她都認為嗑得浪費時間。她從來不穿沒兜的衣褲,為的是把田埂地旁的種子兜回家。每次她從地里回家,手臂上不是挽著一簍豬草,就是摟著一抱柴火,有時甚至把幾條金頭蜈蚣用褲管卷回家。無數(shù)個暮色四起的黃昏,當待哺的小牛哞哞地呼喚母牛的聲音在小村上空響起的時候,母親還彎著腰在稻田里打藥、施肥、拔稗草,那褪了色的襯衣濕漉漉地貼著脊背……母親是家中唯一一個用滿身泥水把收獲和快樂帶回家的人。
父母是生活的強者,他們?nèi)淌苣ルy,笑對清貧,直面生活中的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挫折。父母所有的,只有莊稼和自己的兒女。父母在含辛茹苦的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勤勞和堅韌、潑辣和生氣,還有他們的負重自強的精神,都將成為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我心中永遠珍藏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