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首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拉開帷幕,內(nèi)容涉獵之廣令人汗顏。從生活用語到成語典故,再至方言俚語,可謂五花八門,引發(fā)各界的廣泛關注。但在我看來,令我震驚的卻并不是它的內(nèi)容,而是它使我思考漢字何以淪落到公開聽寫的地步?
古往今來,中華漢字的源遠流長有目共睹,是中國古老傳統(tǒng)文明中最耀眼的明珠。從最早的甲骨文開始,中國人便發(fā)明了自己的文字,而文字也成為了交流與文化傳承的基本載體。中華上下五千年,繁華厚重的文化積淀便都通過史書流傳下來,成為歷史見證。而漢字的逐漸演化,也彰顯出一朝一代不同的文化形式。
正因如此,文人墨客開始出現(xiàn)。他們通過文字或抒情或寫意,或感慨世事或諷刺今朝。飲酒作詩便成為當時的時尚,而我們也因此領略到陶潛的出世豁達,李白的興意灑脫,杜甫的憂國憂民,辛棄疾的憤懣難平……故此,漢字的創(chuàng)意形式便由詩轉為詞再到令,而漢字本身也成為書法為人們所研習??梢姡覈臐h字文化不可謂不博大精深。
但反觀現(xiàn)在,數(shù)字化的信息時代充斥著中國人的生活。手機,電腦,ipad多種多樣,人們用電子產(chǎn)品發(fā)出的電波代替了交流,而這種形式不得不說它方便快捷,但要是因此不愿寫漢字,不愿動筆,豈不是對中華文化的輕視與踐踏!所以,錯別字日趨泛濫,火星文日漸膨脹,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筆忘字,有話說不出,追本溯源,則是文化素養(yǎng)的缺失。
這種缺失不僅使人喪失精神涵養(yǎng),更使其失去文化神美,同時也加重了文化偏差思想,過分崇洋媚外,忘記本根。但是,中華的一個日常用語卻透露著生活文化,一惡搞成語典故透露著歷史文化,一個方言俚語透露著地方文化,身在這樣的燦爛文明之鄉(xiāng),中國人你們?yōu)槭裁床惶兆碓谄渲?,不愿解開電子的枷鎖而過分依賴呢?
曾經(jīng)波濤洶涌的黃河長江孕育了中國文化,它經(jīng)歷歷史的輪回,時間的沉淀而越發(fā)璀璨。而漢字也演變?yōu)槭郎献蠲赖奈淖?。一次,聽外國友人說:“中國漢字是畫出來的。”我說不錯。但現(xiàn)在,就連外國人都能發(fā)掘漢字之美,而身為中國人卻不會看不會“畫”,難道不覺得羞恥嗎?慶幸的是,這次聽寫大會點醒了一些沉迷的中國人,他們開始將輸入法改為手寫,開始動筆作文作稿,我想這種文化反思雖才剛剛開始,但必會讓每個人都有猛醒和精神收獲,不再困頓于外界的牢籠。
漢字聽寫,實屬無奈之舉。只因漢字不該淪落這般地步。聽寫大會所代理啊的巨大諷刺,讓我們感到中國人有些忘了根,忘了文化,而它的關注我也愿它并不是三分鐘熱度,而給予世人以警示,重新關注到千年的文化心血上來。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遺失了文字,那么其文化也必然斷流,而其根基也離倒塌不遠矣!
既然這樣,身為中國人的我們何不醒悟,重拾文化的根,不再做“拇指族”,“鍵盤手”的奴隸,好好提筆感受下泱泱華夏的漢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