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國首次摘下了久違的桂冠。是時候讓中國文學走出國門,與國際文化接軌了。最近有人提出設立“李太白文學獎”讓我們的作品走向世界,從而促進文化交流,的確,對此我十分贊同。
反對者會認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會是設立此獎項的巨大障礙,中國文化的現狀也對此限制嚴重。但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形勢的不清,將左右他們正確的判斷而釀成大錯。沒有兩種文化是完全相同或是截然不同的。不要忘記曾經的日耳曼人、匈奴、哥特人。這些在古羅馬古希臘文明看做是野蠻人的群落,最終還是相互融合,但至今歐洲列國仍存在大大小小的差異。這就好比我們的文學作品,文化差異總能消除。至于我國文學現狀,設立此獎的目的就是解決這一頑疾,如果我們一再推脫,只會加速我們的文學陷入深淵。
當然設立“李太白文學獎”,并不是像某些野心家一樣,爭奪文學上的話語權,再擬定一套以自己價值觀為基礎的判定標準,用苛刻的眼光去判定外國人的好文章。因為我們的目的只是將自己的好文章好作品推向世界,讓人們共同去欣賞去享受。而不是像殖民者,同堅船利炮打開殖民地的市場,推銷商品。
因為莫言作品的獲獎,我們的作品已經引起了外國人的興趣,趁此時機,大可以乘著莫言的東風,將更多的作品與外國友人交流,這樣東西方相對獨立的文化氛圍可以融合起來,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我國昔日的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不都是在相互的交流中博采眾長,在討論時,無形地推動了文化發(fā)展。試想,如果他們像現在一樣封閉自守,哪還有諸子百家流傳下來的眾多經典之作。
在我們加強文化交流的同時,是一個西方人了解我們的過程,我們與西方人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差異,讓他們在潛意識里對我們有抵觸。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消除這種隔膜。而只有在他們了解我們的思想方法之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將我們的《四書》《五經》送入西方,讓他們了解無形中影響著我們的儒文化或是看看更接近天下蒼生的《墨子》亦可以在修養(yǎng)身心時讀讀《老子》《易經》,潛移默化中西方人慢慢接受我們,以后就能拿公正的眼光判定我們。
當然在國際間作用巨大,在國內最廣泛的群眾文化,此舉也算一步好棋。乘勢而上,我們可以鼓勵更多有才情的人投入文學,喚醒人們心中對本土文化的熱愛。當群眾有了文學基礎,提升中國文壇自然指日可待,接著中國文學的地位將穩(wěn)步提高,明顯這儼然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也是每一位有志之士希望看到的。
所以我認為設立“李太白文學獎”是一個有益的舉動,對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與在國際上的地位都幫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