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離開了蓬萊,踏入中國的風箏之都濰坊。
風箏有一個別名——紙鳶,它是用紙糊成的。風箏起源于中國,在2300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墨子就琢磨“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雖然沒有成功,但將技術(shù)傳給了弟子魯班,魯班改木為竹,把珠子劈開削光滑,在火上烤彎曲,做成喜鵲的樣子,這只喜鵲在空中飛行達3天之久,這就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只風箏。
偌大的風箏館,有幾款風箏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福祿壽三星。它有個特點——人物的衣擺、胡須都可以隨風擺動,栩栩如生,如同三位神仙駕凌人間一般。
往前走,看見了一個江蘇南通六角板風箏,又叫哨口風箏,上面小的是哨,大的是口,會在空中發(fā)出非常響亮的聲音,在空中發(fā)出的聲音九里之外都能聽得見。
咦,那是什么?人頭和身體怎么那么混亂啊?我可以看到三個娃娃的頭部,但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每個娃娃的頭部都連接了2個身子,看出來了嗎?它是一左一右,一趴一仰,六個娃娃環(huán)連在一起,叫做“六子箏頭”。
挺逗的風箏吧?仔細看看,是不是有6個娃娃呀?!
大家知道這個人是誰嗎?他就是鄭板橋,在濰縣做了7年縣令的揚州八大怪之一,他能書善畫。這個風箏的名字叫“難得糊涂”,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轉(zhuǎn)成糊涂更難,放一招,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而后來福報也。
除了中國風箏之外,還有世界風箏館。韓國的是關(guān)于佛教,造型以板式為主;馬來西亞的相對華麗,如月亮風箏,有濃郁的伊斯蘭風味;印尼的大蝴蝶風箏造型逼真,色澤鮮麗……
下一站,令我更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