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我們正在學習多位數乘法,可是每次作業(yè)發(fā)下來,我總發(fā)現最簡單的題目居然錯了!心想:“哎!不小心,寫錯了!”我也常常問自己;“是?。槭裁醋龅臅r候不仔細點呢?”今天老師的一句“做完作業(yè)要仔細檢查”提醒了我。
在上一二年級時不知道“檢查”什么!自己的學習成績挺好,對自己充滿自信,所以檢查的時候要么感覺很盲目,要么就是一目十行地看幾遍,還不時地東張西望,總覺得這樣做是對的。既然是對的,還檢查什么?即使有錯的,反正也檢查不出來,只能聽天由命了。久而久之,也就養(yǎng)成了不檢查的壞習慣!到了三年級,認為“檢查”是多余的,檢查從表面上來看,它不是作業(yè),而且還很浪費時間我的時間,況且既然已經做完了題目,自己也感覺沒有什么問題,覺得檢查也沒有什么意思,所以就對檢查失去了耐心,覺得檢查就是負擔,不喜歡“檢查”也就無法使檢查成為我的一種學習習慣。這一點可以從我近段時間豎式計算的驗算中可以反映出來,豎式計算要驗算就顯得很不耐煩了,驗算時應付了事,從來不計算,而是抄寫過程,發(fā)現不了問題。
對,從今天開始,我要養(yǎng)成做完作業(yè)后認真仔細檢查的好習慣,決心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周老師常說一句話“態(tài)度決定一切!”我決心以后端正學習態(tài)度,遇到最可能發(fā)生問題的地方要多加留心和注意,我相信“壞蛋”就會通過我的檢查而無所遁形了。
第二要養(yǎng)成良好的讀題、審題、落筆的習慣。老師也常說解題時的讀題、審題以及第一次的落筆是解答結果正確與否的關鍵,我想我只要抓住這點,檢查會變得很輕松的。
第三我應該有正確的檢查方法。正確的檢查方法:①是用草稿紙把解答過程遮住,然后把題目一道一道地重新讀題、審題、計算一遍。接著看前后兩次的計算結果是否相同,相同的就檢查下一題。如有不同,則再重復檢查,看究竟是哪一次解答時出錯,找出錯誤原因再決定選擇哪一種解答方法,這種方法對于計算題很適用。②是把演算結果代入已知條件里看是否滿足題目要求,比如:有這樣一道應用題,小明有8個蘋果,比小軍多3個,小軍有幾個?如果我的算式是8+3=11(個),那么我在檢查的時候可以這樣檢查:小明有8個蘋果,小軍有11個蘋果,小明比小軍少3個,這和題目中的比小軍多3個相矛盾,所以8+3=11(個)是錯誤的,這種方法對于應用題最為適用。③是通過估算進行檢查,根據條件通過估算得出正確答案的大概范圍,看自己的解答結果是否在這個范圍之內,如果不是,那就應該好好地檢查這道題目了,如:402×4=168,可以把402×4看成400×4≈1600,這個答案和168相差甚遠,因此這道題可能算錯了,就得重新計算,這個方法對于考試時做完試卷,只剩下一點點時間最為合適。
我相信只要我養(yǎng)成良好的檢查習慣,“粗心”這只攔路虎會被我趕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