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它可以用優(yōu)美的書面文字來表達,也可以用感情充沛的口頭語言來表達。走進它的世界,我感到無限美妙。
當我牙牙學語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聲情并茂地給我講故事,教我認漢字。那時候,漢字對我來說是陌生的,它就是一團黑乎乎的線條。后來,我慢慢地學會了寫字,比如上、下、左、右、人、口、手……真想不到簡單的橫豎撇捺能構(gòu)成那么多形形色色的文字。我一直以為文字是“死”的,直到看了《朗讀者》我才明白,原來文字是“活”的,而且還很美麗。
怎樣才能把普普通通的文字變成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動故事呢?這也成了我一直想要達到的目標。今年暑假我參加了《最美中國話》朗讀比賽,我參賽的作品是《丑小鴨》,它講述了一只長得很丑的鴨子后來變成白天鵝的故事。在書本上,《丑小鴨》的文字是沉默的、冰冷的,是沒有生命的。爸爸教我,要通過繪聲繪色的演繹把書面文字中蘊含的情感抒發(fā)出來。在爸爸的指導下,我把自己當成了丑小鴨,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它的喜怒哀樂。通過我的朗誦,冰冷的文字變得鮮活了,就像溫暖的陽光、流淌的小溪、和煦的春風……
文字是無聲的,語言是有聲的,沒想到漢字和普通話結(jié)合后會產(chǎn)生這么神奇的反應。這次朗讀比賽我取得了特等獎的好成績,同時,這次比賽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語言文字的特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