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初三作文 >

籃球少年到冷血殺手:學校教育害了他?

我們的社會還有多少本性善良,只因為功課跟不上,就被掛上壞孩子標簽的學生?我們社會上還有、將會有多少被“逼上梁山”的廖國豪?

臺灣未滿十八歲的中學生廖國豪,十三歲就加入黑道,2010年8月充當殺手,在一宗黑社會內斗中,開槍殺死臺中頭目。廖國豪自動投案后說道:“臺灣教育害了我!”

廖國豪生長在單親家庭,沒有良好的教育,更因為功課不好,老師和學校也要放棄他。正是在家庭和學校都得不到認同和溫暖,他才走上混入黑道的不歸路。臺灣輿論認為,廖國豪出生在一個破碎的家庭里,家庭教育已經缺失,學校理應對他特別關懷和照顧。他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也曾在學校擔任過籃球隊隊長。既然他在體育方面有一技之長,學校就應該在這方面加以鼓勵,不應只因學業(yè)成績不佳加以放棄。如果他在籃球活動方面有成就感,也不至于走上功能雇傭殺手的末路?。?/p>

第八次臺灣教育會議上,例出十大議題分組討論,其中“現(xiàn)代公民素養(yǎng)培育”的議題被認為是當今教育最重要的一環(huán)。臺灣學者紛紛對臺灣的教育展開探討,認為是教育部未擬定完整政策,才會導致品格教育的失敗。有些學者認為老師應該多付出一點關心給特別需要關懷的學生,使到學生在校內覺得有被認同和尊重的感受,才不會成會社會邊緣人。臺北縣教育局新住民文教輔導科科長李明芳表示,教育部提倡多元文化,除關心閩、客、原文化外,新住民的文化也需要被關切,那麼,這些孩子在學校成長的環(huán)境中才不會被歧視和排擠,在不知不覺間走上偏路。

其實,一個孩子的成長,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有責任去予以關心和伸以援手。臺灣國中學校就有許多學生被誘或被迫強加入幫派,在校內恃強凌弱、惹事生非,毆打威脅同學繳交保護費。如果師長和家庭能互相配合,多加關懷,指導學生正確的人生道路,社會有心人士也予以資助或援手,相信孩子們都會在增長智慧的同時,明辨事非,遠離偏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關懷扶助行動必須三管齊下,才能發(fā)揮效能;互相的推卸責任,只有把孩子的前途毀了,社會亂源且會不絕!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東石鐵民中學初三:16歲、清晨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