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風雨坎坷,偉大的祖國歷經磨難。祖國是我們共同的母親,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作為中國人,應奮發(fā)努力,正應了那句話,“兒童是未來的希望,是祖國的花朵。”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舍身于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可見我們青少年身上背負著建設祖國的擔子,任重而道遠。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牢,嚴詞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臨刑前監(jiān)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可以改變主意。”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
文天祥愛國如饑渴,面對巨大誘惑嚴厲拒絕,甚至到死的時候也心念國家,視死如歸的精神著實令人震憾。而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說,無須面對生與死,踏踏實實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就是最大的愛國。
不是只有成年人才能愛國,王二小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敵人一次掃蕩中,年僅13歲的王二小為了掩護鄉(xiāng)親安全撤離,將敵人帶到八路軍的埋伏地,自己卻英勇犧牲。
我無法想象,一個比我小兩歲的王二小竟然能如此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王二小的故事使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有了新的認識,愛國就是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國家的歷史,認真學習國家的文化知識。王二小,他是祖國的驕傲,是我們的榜樣。
孔子一生勤奮學習,到了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學起來很吃力。可是孔子不怕吃苦,反復誦讀,一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fā)明紙張,書是竹簡或木簡寫成的,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串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冊書。由于孔子勤奮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后來,人們便創(chuàng)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頌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想要成為祖國的棟梁就必須努力學習。學習需要勤奮,無數與勤奮有關的事例歷來被人們所稱道。我相信,經過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夢想終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