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座鬧饑荒的小鎮(zhèn)上,一位心的善良的面包師把最貧窮的幾個孩子請到了店中,對他們說:“從今以后,直到饑荒過后,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我這兒領(lǐng)一個面包吃。”說著,面包師拿出滿滿一籃酥脆噴香的面包,孩子們一窩蜂似的亂搶,都想拿最大,最香的。而面包師發(fā)現(xiàn),只有一個小女孩站在邊上,最后一個上前拿面包。她并沒有直接飛跑回家或是張口就吃,而是十分懂禮貌地鞠了個躬,說聲謝謝,才慢慢走出面包店。以后的時日中,小女孩都是最后一個領(lǐng)面包,拿的總是最小的,并且每次都感謝面包師。有一天,她媽媽切開面包時,一連串的硬幣滾了出來,小女孩連忙捧著硬幣送回面包店,而面包師卻說:“收著吧!你多么懂禮節(jié),回去告訴你媽媽,這些硬幣是你的了!”
聽了這個故事,我忽然感受到了一個詞,那就是感恩。小女孩懂得面包師對她的恩澤,每次都恭恭敬敬地感謝,正是這樣感恩的心,給了她自己更多的回報。
魯迅說:“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而我認為,我們最應(yīng)該感謝的人,難道不是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父母嗎?從我們降生的那一刻,父親母親給了我們多少關(guān)懷與照料?
媽媽告訴我,我還是不到一歲的時候,她把我小心翼翼地放到床上,之后做什么事都要輕聲慢步,生怕吵醒我;而我這個剛出生不到一歲的嬰兒,卻時常吵醒父母。媽媽說我那時每天晚上至少哭上四次,每次都得醒來給我喂奶。仔細想想,我現(xiàn)在每天早晨醒來都要掙扎著從被窩中出來,又何況爸爸媽媽一連醒來四次,還不敢耽誤一分鐘呢?
我們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想要的東西吭一聲就能如愿以償。父母也都希望滿足我們的要求,但是我們衣食無憂,吃喝玩樂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如何去感激,去回報父母呢?難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yīng)當?shù)膯??不是。其實父母的要求并不高,他們從我們身上得到的,永遠比不上我們向他們索取的分量。哪怕是回家時主動的一聲問候;哪怕是倒上一杯清涼的水;哪怕是一聲謝謝,都是他們想得到的,都是可以觸動他們心腸的。當父母說道:“我們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難道不是天下最令他們欣慰,歡喜,滿足的事情嗎?
我相信,無論何時,父母都是愛我們的。他們甚至可以付出生命。有一對母女在雪山上滑雪,盡管教練一再提醒要穿深色衣服,她們還是選擇了淺粉色棉服。母女倆興高采烈地在雪山中玩了一上午,回到了出發(fā)地點。這時直升飛機該接他們回家了??墒菬o論母親如何揮動淺粉色棉服、如何竭盡全力地吶喊,飛行員都聽不見,反而駕駛向山的另一邊。小女孩由于筋疲力盡,依靠在母親身上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病床上——她脫險了。然而當她問到母親的去向時,回答卻是:母親將石頭用力切開動脈,忍著劇烈的疼痛,鮮血噴了出來,在雪地上瞬間映出一片鮮紅。當飛行員發(fā)現(xiàn)母女倆時,她已沒有了呼吸。
這樣的一位母親,為何會采取這樣的行動?是因為她愛女兒,希望女兒能平安無恙。父母的心思與所作所為,難道不值得我們感激、回報嗎?
每當我被父母責備時,我都滿懷歉意與悔恨,后悔自己又給父母添麻煩了。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yǎng)兒,不知報母恩。”父母親對我們的關(guān)愛,在我們身上花費的心思,遠遠莫過于對他們自己。
當我們以后,做任何事,都先思考思考父母親的利益;當我們以后,父母親給予我們東西了,都銘記說一聲謝謝。因為正如英國哲學家洛克所說——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