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初三作文 >

最美的春天,人生的童年_讀《小小孩的春天》有感1500字

拿到書本,看到書封面上歪歪抖抖的書名,頓時來了問題:以前都沒見過這樣出書的,書名題字不好,不是會影響書給人的第一印象嗎?同時,我的興致也來了:作者如此安排,定有深意。

目錄更是有著孩童般的簡約,《我的膽小》、《第一次投稿》、《和我一起長大的狗》……單看這些篇名感覺這像一個孩子編的書,沒有以前看書那么結構嚴謹,但扉頁的一行小字:“心靈中的文學”讓我再次否定了自己的看法,我想知道作者著書的意愿,便讀起來了。

讀的時候感覺很輕松,不論是文章結構還是其中所用語文知識,并不像課堂上要求的那么嚴厲,得從作者寫作意圖,文章線索等文學角度來看待它,只是感覺作者只是在像與一個朋友聊天似的寫文。例如《從家到學校的路》中就有這么一段:

“……雖然可以看到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我們打賭哪個是北斗七星,哪個是啟明星,好像整個星空都是屬于我們的……月亮像奶奶的小腳,星星像媽媽的眼睛,她們都想親人一樣,一直在和我們一起。”

這段話講的是作者和小伙伴看星星忽然而來的感受,小時候我也會這樣凝望星空??吹接幸活w星星在對我“眨眼”,我便能高興很久,我還會叫上弟弟和我一起數(shù)星星。他數(shù)他的,我數(shù)我的,先開始還好、有順序,到了后面,不僅是我的聲音太大影響了他,我們貌似也數(shù)到一塊兒去了。于是這幾分鐘前的約定便成了鬧劇,我們就在灑滿月光的院子里盡情的跑著跳著,父母催促幾次“睡覺了”,我們才極不情愿的爬上床,但我還是和弟弟心有靈犀,爸媽睡了后,“睡著”的我們又瞪大了眼睛,透過花紋玻璃的缺口處望著月亮,講著閑話。

“這樣的日子不多,很快便過去了。”我與弟弟漸漸為學業(yè)真正操心起來,每晚即使寫作業(yè)到深夜,也很難得瞧見月亮。庭院里也沒了往日的歡聲笑語,臺燈下,桌椅前多了兩個愛學習的人。多了點沉默的氣氛。于是看月亮的時間便減少了,越發(fā)的減少了,到最后幾乎沒有了。有時上床前瞥見了一眼月亮,但它也大了起來,不再是當初兩個孩童從窗角看到的那個月亮了。

終于有一天,考完了試,我與弟弟擺脫了學業(yè)的羈絆,作業(yè)的牽制,我們站在家陽臺上,透過防盜窗望月亮,月亮更大了、更亮了。像小時候看到的那樣,但能在一起休息的時間不多,過幾天又有作業(yè)接踵而至的到來。那晚后,我們再沒有如此看過。

這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我卻沒有用樸素卻真情的語言,完整的記錄下屬于我的回憶,以至我不知從何憶起我的童年——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并沒有被我記錄下什么點滴,有的也只是片言只字罷了。但看到孫衛(wèi)衛(wèi)所著的《小小孩的春天》,我感到與我的童年非常像,像的仿佛是記錄下我的童年。

每一次翻看不同的文章,感觸都會不同,身邊有同學不懂這個,便笑話我:“你都多大了呀?!還看小孩子的書?幼不幼稚哇?”我先開始只是苦笑一番,后來我根本不理會他們的話,我覺得我的思緒比較特殊,雖然我是十幾歲的孩子,但有種老者的心態(tài),我會常憶起小時的事,每憶起一次,我都會驚訝的發(fā)現(xiàn):原來昨天的那個懵懂少年已然蛻變,成為了這樣一個“小大人”,不知是欣慰還是不舍,我近來常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每完整記完一件,我都感覺不錯,因為我怕老了會忘記這些事,所以這樣做。

越看他的文章,越像是走進了春天,越想記錄下童年生活的點點滴滴。朦朧中,童年的一切只像是一個掠影,能看出大體,但細節(jié)——不知去哪兒了。因此每次翻看都能指引我,再次憶起那些遺忘在幾年前歷史角落卻一直在守侯等我翻閱回味的往事。

重溫它們,我好像看到了一個幼嫩的自己在迎春的綠茵地上奮力跑著,為了到達終點,它讓我又回到了人生的春天,我愿意永遠待在那段時間里,待在那個最美的春天,永遠只做一個沒有煩惱的“小小孩”!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