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濮水旁的一聲”不”字,使莊子逍遙不羈的個性被人傳唱千年;荒涼北海上的一聲“不”字,使蘇武的堅貞氣節(jié)在神州大地上不朽地飄揚。李白對”摧眉折腰”說”不”,朱自清對”嗟來之食”說“不”……一聲聲不字,承載起歷史中最深刻的一幕幕,維系著流芳萬古的人們厚重的一生,在一個個毅然的拒絕后彰顯著生命的本真。
然而,“不”字就是否應(yīng)當(dāng)被常掛嘴邊呢?
其實不然。君不知,那擲地有聲的“不”字背后,隱含了多少生命的無奈與悲涼。
說”不”是一種技巧,一種策略,一門藝術(shù),更是一種智慧;它是人格與精神鍛造下所產(chǎn)生出來的一種意志力量,在適當(dāng)環(huán)境下迸發(fā)出的精神力量。而并非一味地否定,拒絕。
我們追求生命的本真,應(yīng)當(dāng)銘記不能輕易地說“不”。
不輕易說不,是一種人格的談但與磊落。
相傳孔子曾路過貪泉,聞其名后忍渴而不飲,以示清廉,而時至?xí)x代,卻有位叫吳隱之的刺史到任時特意去飲了貪泉,而在任意期間為官清廉,節(jié)操逾厲,我想,與孔子的“談貪色變”相比,吳隱之的在聞其惡名后不輕易地對其說“不”并坦然飲之則顯得更能彰顯其坦然與磊落,有時候,輕易地否定、拒絕,反而暴露了其無知甚至人格的惡劣。
不輕易說“不”,是一種生命的韌度與堅忍。
在重視人格自尊,講求骨氣的中國文化下,韓信應(yīng)該對用胯下之辱換來的茍且偷生說“不”,司馬遷應(yīng)該對背負(fù)腐刑這種奇辱大辱的生存說“不”,然而,正是一種生命的堅忍讓他們超乎常人地接受,并且用余生續(xù)寫一段不朽的輝煌,而若如項羽那樣輕易的拒絕生命,只會留下千年的遺憾。有時候,在我們說“不”的同時,也就斷送了一種機遇,一條人生的退路。
不輕易地說“不”,是一種人生的自信與睿智。
滕王盛宴,高朋滿座,面對早被安排好的邀請,大家都作推辭,而唯王勃沒有輕易放過這次機會,以超然的自信欣然提筆,終留下那響徹千古的《滕王閣序》,有時候,說“不”是一種怯懦,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
……
說“不”是一種力量,而我們更需要爆發(fā)前的醞釀,而不輕易地說“不”,更是足以彰顯一個人的人格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