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他在建筑史上有許多創(chuàng)造發(fā)明。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磨是他發(fā)明的,一些木工工具,如鋸、鉆、刨也是他創(chuàng)造的,人們稱他是建筑工匠的“祖師”。
魯班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隨家里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筑的施工,有一定的實踐體會。相傳魯班年幼時調(diào)皮貪玩,這本屬兒童的天性,但他的玩,不是無目的“撒野”,而是每天花很多時間玩建筑工藝。如用樹枝搭個房子,拆了又搭,搭了又拆;用磚石壘座小橋;找些樹根雕個什么玩意兒……有時一玩就是一整天,連吃飯都忘記了。左鄰右舍的人見魯班整天擺弄這些東西,認為他沒有出息,說有出息的孩子應該用功讀書寫字。
小魯班不被人接受,只能說明這些人眼光短淺。而魯班的母親卻不然,她認為魯班玩得很有意義。她想擺弄這些建筑是很動腦筋的,所以,母親認為小魯班很有心計,將來能成大器。于是,母親鼓勵兒子去做他喜歡做的事,發(fā)展他的才干,開拓他的智慧。最后,魯班終于從貪玩的孩子成長為建筑工匠的祖師。
魯班年少時,十分孝敬父母。有一年,父親死于吳國,魯班母子倆要趕去奔喪,可路途太遙遠了。小魯班擔憂母親走不動那么多路。于是,他連夜進行設(shè)計,制造了一輛車子。這車子用木材制成,車內(nèi)安裝有木制搖把。只要搖把一轉(zhuǎn),就能驅(qū)動車子向前行進。不斷搖動,可讓車子不斷向前運動。車子造好后,小魯班讓母親坐在上面,又快又省勁地到達了吳國。
古代伐木都用斧子,干活又累又慢。有一次,魯班上山伐木,不料手指被山上的野草劃破了,血流不止。魯班想,一棵小草都如此鋒利,如果用鐵打成這樣的刺,不就可以鋸樹了嗎?于是魯班發(fā)明了鋸,至今人們還沿用這種工具。魯班一生中發(fā)明了許多東西,為人類造福不淺,不僅后世的木匠尊崇他為“祖師”,還有更多的人追念他的功績,把魯班當做勤勞智慧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