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名人故事 >

既要快樂也要效率

在一個企業(yè)里,效率和快樂總是對立的,看你選擇哪一個。而欒潤峰偏不信這個邪,他的答案是“兩者都要”。

從文革后第一屆大學生到常州市第一位計算機講師,從國內第一批MBA到金和軟件的總裁、精確管理思想創(chuàng)始人,欒潤峰在不斷蛻變著。如今,他已經把自己的精確管理思想輸送到各大企業(yè),金和管理軟件的銷量已過億。

“‘精確管理’不是把人管死,而是讓人快樂高效。”欒潤峰說,掌握到每一分鐘,控制到每一分錢,并讓企業(yè)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使員工更快樂,這就是“精確管理”的精髓。

上世紀80年代,一臺普通的PC機好幾萬元,加上各種配套設施無疑是一大筆開銷。欒潤峰所在的一家大型國企就購進了這樣的電腦,目的是提高企業(yè)效率,可事與愿違。欒潤峰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對一家企業(yè)來說,資金和技術不是管理的關鍵,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當人變成機器的一部分,一定會感到不快樂不自由,人性的弱點就會一一暴露出來,企業(yè)的效率自然越來越低。

可很多管理者對此視而不見。

“中國的中小企業(yè)老板往往是忙了生意,丟了管理,抓了管理,沒了生意。”學計算機出身的欒潤峰更像是一位為企業(yè)把脈治病的“醫(yī)師”,一門心思關注的是中國企業(yè)的健康。

“傳統(tǒng)管理中,管理就是‘卡’。很多時候,員工需要改變自己的某些個性和個人目標來實現(xiàn)老板的目標,表面上員工服從,但是在心里卻并不開心,這樣事倍功半,效率逐漸遞減。”欒潤峰說:“管理在于管人、管人心,但管人心不能靠洗腦。”能不能不改變別人,卻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員工自己管理自己。

比如,人們開車時總是會有意無意地去看儀表盤、反光鏡,為的是不斷調整自己的速度和位置,規(guī)避可能發(fā)生的危險。而“精確管理”,就是讓企業(yè)在每一個員工面前放一面“鏡子”。員工有了精準的“駕駛艙”,開車就會心中有數(shù),一些小的問題就可以提前規(guī)避,也就油然而生“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正是快樂、高效的前提。

1996年,欒潤峰去IBM公司美國總部考察,在接觸了互聯(lián)網并了解其在當?shù)仄髽I(yè)的使用情況后,他忽然意識到:如果把自己研究的管理模式與互聯(lián)網技術結合起來,那將是劃時代的超越。

經過和創(chuàng)業(yè)團隊一年多的研發(fā),1997年,金和誕生了第一款自己的管理軟件。

但這個“天方夜譚”式的管理模式并不被看好。接下來的幾年里,欒潤峰開始了艱難的游說。為讓更多的人了解精確管理的妙處,他到處尋找講解的機會,甚至許諾:凡是企業(yè)高管,只要來聽三個小時“精確管理”,如果覺得不值,每人給200元聽課損失費。

直到2001年3月,金和軟件才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但從賣出第一套軟件有了收入到企業(yè)真正開始盈利,金和又用了四年多的時間。

在欒潤峰看來,管理是有文化的,而他的“精確管理”就是專為中國人量身定做。欒潤峰說,中國文化土壤里,其核心是精確分析人性,重視人的管理,“國人頭腦靈活,但民族性格差異不能用好壞來評價”。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是人是不可改變的,“人要臉,樹要皮”,說的是要讓員工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從而主動自我規(guī)避。“這些老話說的其實都是非常實用的管理哲學,而老祖宗說的‘無為而治’正是‘精確管理’的目標。”欒潤峰說。

基于這種無為而治、自我管理的理念,2009年,金和軟件的績效管理放棄了傳統(tǒng)意義上考核辦法,進行了一個很大膽的嘗試——員工自我評價,主管不再參與打分。一開始有的員工會高估自己的績效,而有的員工也會低估績效,這些在HR復核時都會提出來并予以糾正。不過,實行一年以后,這個數(shù)據(jù)越來越準了,大家的工作計劃也越來越完備。

欒潤峰說,金和軟件公司共有員工1500多名,按正常測算,管理人員至少應在100多名,而我們只有10名。運用精確管理思想及其工具載體,不僅能大大節(jié)省管理費用,還能大幅提升企業(yè)組織績效。

如今,“精確管理”在業(yè)界得以普遍傳播、應用。據(jù)了解,現(xiàn)在每天有數(shù)十個行業(yè)的近兩萬家企事業(yè)單位使用精確管理軟件,包括中國電信、松下等知名企業(yè),“精確管理”也使金和軟件一躍成為業(yè)界知名企業(yè)。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