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苗族姊妹節(jié)主要是指貴州省臺江縣、施秉縣以及劍河縣部分地區(qū)的苗族人民在每年季春時節(jié)由婦女們主持的吃姊妹飯的節(jié)日。時間因地而異,俗定于陰歷二月十五或三月十五。節(jié)日禮儀古樸獨特,最為典型壯觀的要數(shù)臺江縣施洞地區(qū)清水江畔的三月十五至十七苗族姊妹節(jié)。
妹妹節(jié)由來的傳說
過姊妹節(jié)的范圍較廣,幾百個村寨十幾萬苗族在禮儀習(xí)俗有所繁簡或大同小異,在傳說上也略有不同,究其來由的傳說,主票有以下兩種。
1、相傳臺江縣的革一地區(qū),有一個苗族大寨,寨子里的男子們每年都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打獵,很久很久都不回來。寨子里還有眾多的婦女孩子和七十個如花似玉的姊妹。婦女們勞動回來就養(yǎng)兒育女,過著她們永遠也過不完的日子。姊妹們上山摘果與下田勞作,在家姊妹們還紡紗織布織錦與挑花刺銹,他們織出來的布箱子都裝不完,他們織出來的彩錦啊,比天上的彩霞還美;他們繡出來的花,蜜蜂蝴蝶都飛來駐留,可是七十姊妹們總還覺得缺少了什么,心里總是暢快不起來,因為她們已經(jīng)到了豆蔻之年了。于是姊妹們又相邀去開田,她們選擇了一個水源豐富的地方,把心思轉(zhuǎn)移到開荒造田方面來,開啊開啊,開出了一塊好大的田,從這邊田勝望不到那邊田勝了。于是她們在田里放養(yǎng)了很多很多的魚,春天來了,他們在田里播了糯米種子,秋天到了,她們打下的糯谷裝滿了一倉又一倉,釀出了一缸又一缸的糯米酒。吃喝穿戴都有了,可姊妹們總還覺得缺少了什么,很少有歌聲笑語。老人們看出了姊妹們的心思,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建議她們把吃不完的糯米和喝不完的糯米酒保存起來,待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用精米制成糯飯,再到田里捉來魚蝦殼螺螄設(shè)宴,招呼遠方的青年男子前來吃姊妹飯喝酒跳舞交誼擇偶。第二年確實通過這種形式,有部分妹妹還選上了如意情侶而高高興興地嫁出去了。以后吃姊妹飯便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節(jié)日。
2、相傳苗族從前居住在遙遠的東方。后來由于人口增多生活困難和災(zāi)荒戰(zhàn)亂,被迫不斷往西方遷徙,而每逢到一個地方居住一段時間,就有一部分姊妹要嫁出去,再次遷徙嫁出去的姊妹就回不到家了。相見時難別亦難啊,于是他們決定在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里,到田里捉來魚蝦,相邀已嫁出去的妹妹們回來和未嫁姊妹們相聚一起,吃一餐姊妹飯相訴衷腸,然后依依惜別,這樣相習(xí)成了一年一度的姊妹節(jié),俗語:吃了一餐姊妹飯,了卻一年相思情。
姊蛛節(jié)前幾天,姊妹們就到山野里,采來南燭木葉。姊巔、蜜蒙花等各色花草,分別用冷水浸漬和用水煮的方法,制成黑紅黃綠各種花草汁液。然后用這些汁液分別浸泡糯米。一兩天后,這些汁液完全滲透了糯米,再取出分別過濾,再用清水沖洗去表百多余的色彩汁液,然后將這些分別浸泡好各色糯米調(diào)勻,上甑蒸熟,就成了晶亮芬香的五彩姊妹飯。這種用各種野花草清對取色制作的姊妹飯,不但色彩繽紛、芳香可口,而且久放不便不壞。還具有明目健身,滋補強身功效,是節(jié)日期間與親朋好友共享與相贈的特殊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