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名人故事 >

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_1200字

1866年(清同治五年)11月12日,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誕生于廣東香山(今中山縣)翠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孫中山,原名孫文,字德明,號日新,改名逸仙。

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斗爭傳統(tǒng)的影響,向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yè)。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在香港西醫(yī)書院畢業(yè),行醫(yī)于澳門。1894年上書李鴻章,主張變法自強,未被采納,遂赴檀香山,于11月24日組建革命團體興中會。1895年準備發(fā)動廣州起義,因走漏消息而失敗。1896年在英國遭清政府駐英公使綁架,幸得英籍教師康德拉營救脫險。是冬著《倫敦被難記》一書。旅歐期間悉心鉆研西方各國政治、經濟等書籍,開始接觸社會主義學說,鼓吹“非革命不能救中國”。1897年秋離歐赴日本,在日期間曾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為號。1900年派鄭士良等組織惠州起義,又告失敗。

1905年在東京聯(lián)絡留日革命志士,合并反清團體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而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確定“驅除靴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綱領。后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又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學說。以《民報》為陣地同君主立憲派、改良主義者進行激烈論戰(zhàn)。1907年至1911年(宣統(tǒng)三年)間,聯(lián)絡會黨、新軍,先后發(fā)動八次武裝起義,其中以1907年4月27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役最為著名。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后,于12月25日由歐洲返回上海,29日在十六省代表會上當選為臨時大總統(tǒng)。次年1月1日到南京宣誓就職,組成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任職期間頒布了中國第一部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月13日,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逼迫下,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職,由袁世凱接任。8月25日,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被推為理事長,9月,接受袁世凱政府的任命,擔任全國鐵路督辦。1913年3月,袁世凱派人刺死宋教仁,他憤而發(fā)動反袁的二次革命,旋即失敗。1914年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被推為總理。此后兩次發(fā)表《討袁宣言》,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1917年段祺瑞拒絕恢復國會和《臨時約法》,他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組織護法政府,當選為海陸軍大元帥,誓師北伐。1918年因受桂系軍閥和政學系排擠,被迫辭職退居上海。次年創(chuàng)辦《星期評論》和《建設》雜志,并撰成《建國方略》,發(fā)表《實業(yè)計劃》,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21年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政府非常大總統(tǒng)。

1922年6月,粵軍陳炯明叛變,重返上海。1923年提出“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發(fā)表改組宣言,通過黨綱黨章,將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實現(xiàn)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同年6月創(chuàng)辦黃埔軍官學校。11月北上討論國是,在《北上宣言》中,發(fā)出對內召開國民會議,對外廢除不平等條約兩大號召,于年底抵北京,同北洋軍閥進行堅決斗爭。由于積勞成疾,健康日益惡化,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留有遺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遺著編有《中山全書》、《總理全集》多種。1956年出版《孫中山選集》,自1981年陸續(xù)出版《孫中山全集》。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