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名人故事 >

經濟學家名人故事:經濟學家莫迪利安尼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1918—2003),意大利籍美國經濟學家,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198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獲獎理由是第一個提出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設,這一假設在研究家庭和企業(yè)儲蓄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1918年出生于意大利羅馬的一個猶太家庭。17歲時進入羅馬大學。1936年獲得了羅馬大學法學學士學位。1937年他參加了一個由學生組織所發(fā)起的經濟學方面的全國競賽,出乎意料的獲得了一等獎,第一篇論文的獲獎使他對經濟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在當時墨索里尼法西斯的統(tǒng)治下,從事經濟學教學和研究是非常令人沮喪的事業(yè),因為法西斯獨裁專制統(tǒng)治根本不需要也不允許人們去研究經濟學。不久,鑒于歐洲行將陷入一場浴血戰(zhàn)爭,莫迪利安尼與妻子塞琳娜便向美國申請移民簽證,并于1939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前幾天抵達美國紐約。

戰(zhàn)爭使他們感到將在美國長久居留,于是,莫迪利安尼立即開始考慮如何最好地謀求在經濟學方面的事業(yè)。他幸運的得到了社會研究新學院政治和社會科學研究生的免費獎學金,并從1939年秋天起,莫迪利安尼學習了將近三年。在那里,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對經濟學的熱愛,并遇到了一生中的良師,包括阿道夫?洛和雅可比?馬爾查克。馬爾查克主要教莫迪利安尼學習宏觀經濟學,幫他打下了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的堅實基礎,此外還經常給予他鼓勵和令人難忘的好意。但最重要的是,莫迪利安尼從他那里學到了研究方法。馬爾查克強調建立檢驗性的假設的重要性,以及分析中數(shù)學和統(tǒng)計學的重要性。

1941年,馬爾查克離開新學院前往芝加哥大學,莫迪利安尼在新學院的學習便告終止。緊接著,馬爾查克幫助莫迪利安尼在新澤西女子學院謀得一個教學職位。1944年他在著名的《經濟計量學》雜志上發(fā)表了自己第一篇英文論文《流動性偏好和利息貨幣理論》,這也是他的博士論文(1944年獲得社會研究新學院社會科學博士學位)的精髓。該文把當時被一般人認為是同過去完全決裂的凱恩斯的“革命”和古典經濟學的主流統(tǒng)一起來。這種結合真是新古典綜合學派最重要的特征。這篇論文為學術界廣泛接受,并很快成為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經典文獻。

1948年秋,莫迪利安尼榮獲聲譽很高的芝加哥大學政治經濟學獎學金,并受聘為當時居于領先地位的考爾斯經濟學研究委員會的研究顧問,于是離開紐約的社會研究新學院。到芝加哥大學不久,他又獲得了伊利諾斯大學的一個令人向往的職位:“期望與商業(yè)波動”研究計劃主任。1949年他在那里任經濟學副教授,1950—1952年任伊利諾斯大學的教授。在1948—1952年這段時間里,他通過幾篇開拓性的論文和著作《國民收入和國際貿易》,確立了他作為經濟學家的地位。

《國民收入和國際貿易》試圖描述一個開放經濟中凱恩斯主義的經濟計量理論,并且回答了60個行為問題,莫迪利安尼也利用時間序列數(shù)據艱難地計算了這個模型的參數(shù),這本書成為早期的經濟計量學著作之一。1952—1960年莫迪利安尼任卡內基理工學院經濟學與產業(yè)管理教授。1957—1958年期間,莫迪利安尼還任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客座教授,同時,他撰寫了有關企業(yè)財政理論的杰作——與默頓?米勒合作于1958年在《美國經濟評論》發(fā)表了《資本值、企業(yè)財政和投資理論》一文。文中提出新穎和獨特的理論“在沒有稅收和完全財政市場的世界中,企業(yè)的平均資本值依賴于其資本結構”,即“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這在學術界引起震動,在學者和實業(yè)者中引起極大的、久久不能平息的爭論。

1960年莫迪利安尼離開了卡耐基工學院到麻省理工學院作訪問教授。除1961-1962年到西北大學任經濟學教授外,一直在麻省理工學院任研究所教授、經濟學、財政學教授。20世紀60年代末,他負責設計的美國經濟的大型模型——由美聯(lián)儲資助的物質產品平衡體系(MPS),至今仍在使用。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也擔任過許多社會職務:1962年任美國經濟計量學會會長;1966年起任美國聯(lián)邦儲備系統(tǒng)管委會學術顧問;1973年當選美國全國科學院成員;1976—1981年任國際經濟學年會副會長;1981年當選美國金融學會會長。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的學術著作主要有:《國民收入和國際貿易》(1953年);《計劃生產、存貨和勞動力》(合作,1960年);《通貨膨脹條件為穩(wěn)定住宅建設而采取的新的抵押設計》(1975年);還有三卷本的《弗蘭科莫迪利安尼文集》:第一卷《宏觀經濟論文集》、第二卷《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說》、第三卷《財政理論及其他論文集》。

莫迪利安尼在經濟研究的諸多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對凱恩斯革命、古典經濟學與貨幣主義之間的關系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對貨幣與財政的穩(wěn)定性政策的含義的解釋與說明;MPS模型的建立;率先提出儲蓄的生命周期理論以及公司財務定理“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等。其中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說以及公司財務定理是他對經濟學理論作出的兩個最重要貢獻,假說以消費者行為理論為基礎,提出人的消費是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公司財務定理提出了在不確定條件下分析資本結構和資本成本之間關系的新見解,并在此基礎上發(fā)展了投資決策理論。這兩方面的貢獻緊密相連,都可看成莫迪利阿尼對金融市場作用的廣泛研究的不同部分,也正是這兩大貢獻為他贏得了1985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可以說,后凱恩斯主義的代表莫迪利阿尼,在消費理論和投資理論兩個方面發(fā)展了凱恩斯的理論。在與貨幣主義、理性預期學派的論戰(zhàn)中,他堅持主張國家干預經濟。他關于利率對國民收入影響的論述對IS—LM模型的發(fā)展有重大意義,他關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論述也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