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名言警句 >

有孝心懂感恩的名言

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出自(春秋)《論語·學(xué)而第一》。

注釋: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2、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注釋:孔子說:“當(dāng)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yǎng)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yǎng)。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yǎng)父母和飼養(yǎng)狗馬有什么區(qū)別呢?”

3、子曰:“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注釋: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yuǎn)離家鄉(xiāng),如果要出遠(yuǎn)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注釋: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dān)憂。“

5、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出自《勸報(bào)親恩篇》。

注釋: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6、呼喚應(yīng)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出自《勸報(bào)親恩篇》。

注釋:父母召喚,應(yīng)馬上答應(yīng),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7、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出自《勸報(bào)親恩篇》。

注釋: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gè)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8、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勸報(bào)親恩篇》。

注釋: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dān)你的憂愁。

9、時(shí)時(shí)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出自《勸報(bào)親恩篇》。

注釋:要時(shí)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

10、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出自《勸報(bào)親恩篇》。

注釋: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11、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出自《名賢集》。

注釋:在家庭貧困的時(shí)候,才能發(fā)現(xiàn)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shí)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12、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出自《三國志·魏書》。

注釋: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huì)敬重自己的父母。

13、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注釋: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guān)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釋: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15、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注釋: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16、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17、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出自(明)《增廣賢文》。

注釋:妻子賢惠,她的丈夫?yàn)?zāi)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18、千萬經(jīng)典,孝義為先。——出自(清)《增廣賢文》

注釋:成千上萬部經(jīng)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yīng)當(dāng)做到的。

19、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注釋: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20、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jǐn)為去。——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注釋: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zhǔn)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jǐn)慎地為他們?nèi)サ簟?/p>

21、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注釋:父母有過錯(cuò),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diào)柔和。

22、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guī)》。

注釋: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語·弟子行》。

注釋: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

24、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注釋: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yīng);父母有命令,應(yīng)趕快去做。

25、首孝弟,次謹(jǐn)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注釋: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jǐn)慎,守信用。

26、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學(xué)》

注釋: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

27、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出自《孝經(jīng)》。

注釋:孝是天經(jīng)地義的。

28、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注釋: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

29、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出自(明)《增廣賢文》。

注釋: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yǎng)老烏鴉,以報(bào)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30、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出自《動(dòng)報(bào)親恩篇》。

注釋: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31、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注釋:養(yǎng)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

3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出自(春秋)《禮記》。

注釋:曾子說:”孝有三點(diǎn),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yǎng)活父母。“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