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是央視制作的一個很成功的節(jié)目,也是為數(shù)不多我所能堅持收看且喜歡收看的節(jié)目之一,就象是和一位素未蒙面的女孩兒時常聯(lián)系,而她又與我"心有戚戚焉"于是就總想一睹她的芳容一樣,看久了學者們在電視上談笑生風揮斥方遒的瀟灑神態(tài),也就萌生了去現(xiàn)場看一看;的想法,機緣巧合,偶然在網(wǎng)上看到了最近的一期錄制節(jié)目的時間安排表,正好有空,而地點又在央視附近,正好不遠,當下興奮不已。
真沒想到收視率如此之高,影響如此之大的;是安排在一個賓館的地下室錄制的,左拐右轉才尋覓到了拍攝現(xiàn)場,真有點"里尋她千百度,暮然回首人卻在那黑不隆冬處"感覺,進了演播室門,左側是六排呈階梯狀的椅子,右側就是哪個熟悉的大講臺,總共有300多平米大,能容納將近100人,三個攝象機機位,整個演播室簡樸到近乎簡陋的程度想想也是,;只是一個傳播文化與交流知識的媒體平臺,側重的是資料,要的是實打實的東西,外表樸素內心華麗就行了,這到是對包裝艷麗奢華到發(fā)指的地步但資料空洞虛假無聊到及至的春晚一種莫大的諷刺!
我聽的是易中天老師的講座,他是我在;中相當欣賞的一位主講人,我不太喜歡用崇拜這個詞,記的一位哲人說過:"偉人之所以為偉人,是因為我們跪著"崇拜豈不就是趴下了,還是站在一個相對平等的角度較為理性的去看一個名人比較明智些!中午一點開講,來聽講的人很多,易老師的人氣還是很旺的,他來的稍微遲了些,個頭不高,一米六五左右,但人很精神,舉手投足間一股儒雅之氣迎面而來,開始先和現(xiàn)場的觀眾做了一些交流,隨和,睿智,不端架子,平添了我對他的好感,然后全場肅靜,講座開始!
易老師的專業(yè)是中國古典文學,在;中講的卻是歷史,這與他除在專業(yè)領域的底蘊之外兼修中西方哲學,美學,歷史學等諸多方面的深厚造詣是密不可分的,他用現(xiàn)代甚至是后現(xiàn)代的語言去解構歷史人物,使得原本枯燥的歷史突然象個身著紅巾綠襖的小姑娘---鮮嫩生動了起來,也使得那些"化為塵泥拈作土"的歷史人物一個個活了起來豐滿了起來,語言的生動幽默,個人獨到的見解與視角,博覽眾家的信手拈來,舉重若輕,造就了易中天那極具個人魅力的講史風格,而閻崇年,周汝昌,紀連海等人無不是此中的高手,;為他們打造了一個百家爭鳴的舞臺,他們?yōu)?注入了無窮的魅力而這正是這個節(jié)目長盛不衰的生命力所在也有很多。
對;,對主講者個人的非議甚至否定,有象牙塔中其他學者傲慢的嗤之一鼻,有世俗功利主義者的不屑一顧,誠然,;就起資料而言也有它的缺憾與不足之處,但我們不能用非此極彼,打倒一片的文革思路去看問題,不能用放大鏡去看它的缺憾,畢竟,瑕不掩玉首先,它是一個面向大眾的節(jié)目,自然不能用寫學術論文的標準去看它,;使很多人對歷史,對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讓學術與知識從廟堂走向了江湖,它們不再是學者們高高在上,閉門造車,陽春白雪的東西,高山流水也能象我這樣的夏里巴人所認同,所理解,所吸引,;在這兩者間能搭起一座互通的橋梁,在這個浮躁,功利,物欲橫行,到處是追名逐利而視文化知識如糞土的行尸走肉的社會中,一個節(jié)目能做到這點,能影響到這么多人,善莫大焉!
至于主講者個人的觀點見解看法的對于錯,是與非,我想就應盡量看到自己的偏見與感情情緒,將其與理性剝離開來,盡量客觀的去看歷史,去看他們講的歷史,不偏信,不盲從,持續(xù)懷疑,自己漫漫的去甄別,去分析,去觸摸歷史,我們沒有經歷過那些歷史,自然沒有一個絕對權威的理論觀點去統(tǒng)領歷史,每個人都因學識,興趣,個性等因素的影響對歷史有著各種各樣的偏見,因此,越是接近真實接近歷史的偏見才是就應去堅持去相信的,至于這個"度"的把握,則要同過自己超多的閱讀比較推理等去把握,;這個節(jié)目從整體的角度看,在一個極其簡陋的環(huán)境中,透過這些學者嚴肅,認真,平易,人性化的整理并介紹歷史的記載,展現(xiàn)了知識的美麗,歷史的事實以及對當今人心的啟迪,我們有什么理由去否定它去不屑它去嘲笑它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欣賞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