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暮春時節(jié),姹紫嫣紅。我與800多名干部在縣禮堂一同觀看了電影《焦裕祿》。質(zhì)樸無華的人格,精彩感人的情節(jié),充滿悲壯的結(jié)局,我是流著眼淚看完全劇的。“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演出已經(jīng)謝幕,英雄已經(jīng)遠去,我仍然呆坐悵思。焦書記那近乎完美的高大形象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蓋棺論定”。影片開幕焦裕祿同志安葬的那一刻,成千上萬的人民群眾自發(fā)的為他送葬,戀戀不舍的告別他們的好書記。滿天飛舞的白花紙錢,飄落在貧瘠的黃土地上,一槨棺木被人們抬著徐徐地走向墓地,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撕心裂肺地哭喊著親人焦書記。“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這是人民群眾對他的最高褒獎。影片用倒敘的手法,再現(xiàn)了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期間的心路歷程,體現(xiàn)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優(yōu)秀品質(zhì)。
1962年12月到蘭考,1964年5月去世。他在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里,面對黃沙、內(nèi)澇和鹽堿,作為共產(chǎn)黨員的他沒有絲毫的畏懼和退縮,帶領蘭考人民克服萬難,戰(zhàn)洪水、探流沙、查風口,頑強拼搏,治理“三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為黨為民、無私無畏的偉大人生,真正踐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諾言。
40年風雨變遷,40年滄海桑田,中華大地卻依然記著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chǎn)黨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經(jīng)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的事跡感動了整整兩代人!“心中始終裝著人民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這是對焦裕祿最精準的評價。片中患有嚴重肝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共產(chǎn)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山區(qū)蘭考,為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祿心甘情愿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
他是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典范。身為縣委書記,身上沒有官氣,更無闊氣。剛到蘭考縣委報到時,竟然被一群衣衫襤褸的流浪乞丐圍住,分搶了他包里僅有的幾個窩窩頭;他第一次主持縣委會沒有講話沒有指示,帶來全體與會領導干部去了火車站,親眼目睹了大雪紛飛的夜晚蜂擁上車的逃荒難民。焦裕祿個人生活極為樸素,一件舊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小咸菜、窩窩頭,他的兒女和普通老百姓一樣挨餓受窮,沒有絲毫的特殊化。他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他是一心為民、實事求是的榜樣。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真正地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哪里最艱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是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典范,他從來沒有考慮過個人的成敗,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更沒有為求什么政績而去弄虛作假。黑市買糧,集中體現(xiàn)了他直面特殊現(xiàn)實、心系群眾安危和敢于擔當責任的高貴品質(zhì)!
焦裕祿同志的事跡給予我新的感受和新的啟迪。人生的真諦是什么?人應當怎樣活著?我們到底要做一個怎樣的人?作為一名黨的干部,都要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認真學習,不畏困難,艱苦奮斗,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更要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fā)揚焦裕祿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向困難低頭,不為挫折折腰,不斷加強黨性修養(yǎng),不斷開拓進取,保持工作激情,永葆昂揚斗志,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于人民的人。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焦裕祿雖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卻永垂史冊、永照后人。